美文网首页
那么严谨的周礼,对不同人等要求不同,论周礼为何可以礼不下庶人

那么严谨的周礼,对不同人等要求不同,论周礼为何可以礼不下庶人

作者: 山家往事 | 来源:发表于2019-11-20 11:42 被阅读0次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关于这句话,有着众多解读,主流观点认为,所谓“刑不上大夫”,是指不能因为士大夫阶层知法犯法而加重对他们的处罚,“礼不下庶人”则是,不能因为对方是庶人而对他们采取蔑视甚至鄙视态度。

无论作何解释,关于“刑不上大夫”,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从历史上看,至少在公元前356年之前,各诸侯国的士大夫阶层鲜有刑狱之灾,但这种局面随着商鞅变法而被打破了。太子嬴驷少儿无知,触犯新法,作为太傅,管教无方,犯有失察之罪,太傅嬴虔,也就是秦孝公的庶兄被削去了鼻子,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刑不上大夫”在秦国被打破了。

而“礼不下庶人”就比较有意思了,无论站在哪个角度上解释,都可以理解为对庶人不用施以礼仪,或者说,庶人可以不用讲究礼仪。

庶人,作为一个占据了人口数量较多的阶层,为何可以不用“礼”呢?

因为用不到。

我们先看下周礼是怎么诞生的。

表面上看,周礼是朝代更迭的产物,但它的出现,几乎带有必然性。它是一种“自发”的行为方式,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说到根上,这是一种价值观体系。

夏商二代,敬神拜鬼是一种主流行为方式,大事皆决于鬼神。夏商王朝,是一种明显带有宗教色彩的神权。到了商朝末期,周原之地的姬姓部族开始崛起,他们依靠明德、慎罚、保民的策略,不断壮大自己,蚕食商朝附属国,最终,牧野一战,成功实现姬周替代殷商。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这个朝代更迭的过程中,周文王、周武王等人将“天命”注入到了这个新生的政权体系中,原来的“神鬼”被稀释了。

那么,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既然敬神拜鬼的行事规则被破坏了,人们又该按照哪种方式来做事呢?或者说,整个社会面临规则的缺失,人们已经无所适从了。

在这种情况下,周公创造性的推出了周礼。 

与之前“敬神”所不同的是,周礼的内核是“德”,这也正是周人崛起的关键因素。

目的性

周代商,正如周代统治者所言,这是“天命所归”,是人性的胜利。一个地方诸侯,最终靠武力“篡位”,它需要给天下一种“说法”,也就是“法理”。不然,天下诸侯皆可反。凭什么你能造反,我就不能扯旗了?

因此,周礼的目的性很简单,就算为了维持其统治的合法性。

但是,仅仅有了“说法”还不行,对人们的行为方式、伦理道德等还要加以引导、限制。天子可以吃牛肉,诸侯就不可以,不然大家都去吃牛了,谁去犁田?没了稼穑,统治者还吃什么?

所以,周礼是按照尊卑有序的主旨依次展开的。君臣、父子、兄弟、尊卑、亲疏各种关系,周公均进行了细化、厘定。

应用性

周礼涵盖范围很广泛,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要接触到“礼”,刚出生有洗儿礼,后来有弱冠、成丁,还有婚丧嫁娶,可以说,礼和吃饭一样,伴随了人的一生。

但“礼”的核心应用却不是这些,而是在庙堂!

天子也好,诸侯也罢,三妻四妾再也寻常不过,生下的众多子女,谁来继承大位?按照商代前期的规则,他们采取了兄终弟及的办法。这有一个好处,众多兄弟可能会为了王位而不断锐意进取,但带来的弊端也很明显,到底哪个兄弟能继承大位呢?

因此,商代前期发生了九世之乱,就是因为这个兄终弟及的制度。

到了周代,周公以“礼制”的形式将嫡长子制固定下来,这一制度,直接影响了此后三千年。哪怕嫡长子即位的时候只是个几岁的孩子,众臣也不得僭越。各个诸侯国亦是如此施行。到了春秋时代,臣子弑杀君主,诸侯挑战天子成为家常便饭,孔子也由此发出了“礼崩乐坏”的感叹。

从根子上说,周礼确实是为了维持统治秩序而生。周公认为,只要人人遵守规则,整个社会也就有条不紊的运行起来了,也便天下大治,这是他的政治理想,更是他推出周礼的出发点。

依照当时的社会,能够参与、管理国家运行的,无非是氏族阶层,因此,周礼的约束对象主要是这些人,那些乡野村夫没有参与这个游戏的资格,也就不必对他们有所要求。

当然,庶人并非不讲“礼”,周礼中的五个组成部分,分别为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这五种“礼”,其实贯穿了每个人的一生。

​小结

总而言之,周礼是一个自带更新功能的规则体系,尽管它的外壳千变万化,但支撑它的内核是德,而德又可细化为仁义礼智信,因此,周礼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等级制度,而是留下了进化空间。特别是在商鞅变法后,卸去了“行不上大夫”的枷锁,一百多年后,陈胜吴广那句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使得“礼崩乐坏”的周礼进步到了2.0时代。

相关文章

  • 那么严谨的周礼,对不同人等要求不同,论周礼为何可以礼不下庶人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关于这句话,有着众多解读,主流观点认为,所谓“刑不上大夫”,是指不能因为士大夫阶层知法...

  • 2019年3月周礼游学

    周礼游学,在岐山参观周城,参访周公庙。了解周人贵族六艺。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诵读诗经

  • 第二章 春秋无义战17‖和平演变后的灭国之战

    商鞅之死,被儒家当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说商鞅是“作法自毙”。 按照“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周礼来讲,大夫拥有不受...

  • 删述六经——孔子对文献的整理与著述

    一生倡导恢复周礼并要在天下实行周礼的孔子,恰恰是周礼的突破者与否定者。周礼规定“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 什么是“三礼”

    “三礼”之名始于东汉郑玄,是指《周礼》《仪礼》和《礼记》。 《周礼》是儒家经典,为周公旦所著,《周礼》所涉及之内容...

  • 不平等,儒家之缺

    儒家学说,源自周礼。周礼作为周王室统治天下的规矩,等级制度规定的十分讲究。 天子、诸侯、士大夫、庶人、奴隶。 五个...

  • 《史记》鲁国之周礼之衰

    鲁国一直是执行周礼最模范的地方,齐国、楚国等一些诸侯国都曾派人到鲁国学礼。可是鲁国自己却干起了许多违背周礼的事。 ...

  • 周礼

    中国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在中国宦官之家也是礼仪至上,甚至还被分为礼仪之邦。而周作为中国古代启迪...

  • 周礼

    “周礼”不仅仅指《周礼》这本书,而是周朝对中国人民族认同、政治制度、文化理念乃至美学的一系列重大影响。如果说夏商周...

  • 周礼

    周礼是一种社会秩序模型,这种秩序架构更倾向于政治阶层的划分(类似于阶级成分),以此划分为基础延展出一套有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么严谨的周礼,对不同人等要求不同,论周礼为何可以礼不下庶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qo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