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我周旋,从清晨到日暮。
从巴普洛夫单纯的条件反射到斯金纳的试误说,从认知主义的图式建构到人本主义的情感体验,他们都在讲学习是什么?
一步一步的进步,一步一步的探索,从外在强化到内在认知,我们对学习有太多看法。如何科学的量化自己,如何寻找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意义。
建构主义说:知识只是人的理解与表征,并不代表真理,他们强调了经验对于知识在头脑表征中的作用,强调社会互动性,强调个人主观能动性,强调情境性。
我很认同他们对于知识的看法,知识代表真理吗?是太阳与光的关系吧。真理是太阳,光是我们理解的知识。
这代表了一种永无止境的探索,代表了一种可贵的怀疑精神。
有个生动有趣的例子非常能说明这个问题,就是鱼牛故事。
我们永远是我们认知井里的青蛙,看着我们构造的四方天空,以为天下就这么大。
所以我们想要不断不断的跳出自己的井,去别人的井里看看天空,有时候一样了,就特别欣喜,有时候不一样又特别惊喜。我们各自在自己构造的知识壁垒井里洋洋得意或者唉声叹气,我们究竟认识世界吗?
我想这是建构主义的意义,让我们深刻认识我们的经验与我们理解的世界的关系。
那些埋藏在宇宙深处的暗物质,那些我们无法听到的声音,无法看到的物质和颜色,不代表不存在。世界观,这是多么宏大的一个词语,别轻易把它钉在十字架上,背负前行。
世界这么大,我从书里窥见不同人的意义,不同时空的乐趣,我还想在真实的世界,见众生,见自己,面向未知,我们需要勇气,拥抱生活的不确定性,还有知识的不确定性。
我想这样,才算没有白白来这人间一趟。
我们穷其一生的追求可大可小,只要不负自己就好。
满足且不满足着,坚定且怀疑着,充满勇气的面对,用一句俗语吧。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每天都有一点点道理,一点点的自我鼓励。
I believe.
风乎舞雩
嘻嘻,分享鱼牛故事,可以了解下下。

故事看这里:
在一个池塘里生活着一只青蛙和一条鱼,有一天,青蛙对鱼说:“今天,我想看一下,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鱼羡慕极了。等青蛙回来以后,它迫不及待的要让青蛙说说外面的世界。青蛙说:“我看到一只比我大很多的叫牛的动物。”从来没见过牛的鱼马上让青蛙给它讲讲牛是怎样的。青蛙说:“牛,身体比你大 1000倍以上,有四条树干一样粗的腿,眼睛很大很大,头上还长着两只又弯又尖的牛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鱼听了青蛙的介绍,在它的脑中出现了一个鱼不像鱼,牛不像牛的怪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