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战自20年启动以来,一直作为重要的主线在推进。
这也是至今为止,为公司持续推动、常抓不懈的工作。
作为诸多企业核心战役(如IT战、成本战、营销战、效率战等)之一的流程战,为什么相比其它战役更持续倍受青睐,而其它战役却具备较强的阶段性特点呢?
例如成本战,更多需要供应链和研发部门推动(财务做为目标设定和过程监管职责),这两个部门要肩负降本的重任;
例如供应链要通过商务手段(招投标、谈判等)、技术手段(供方赋能、降剩余性能等)实现降本;研发要通过三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实现降本;
如IT战,更多为IT部门主导,业务部门参与,如阶段性实现指标、报表数据可视;消除流程断点;提业务在线率降差错、省烦恼等;
如效率战,更多由精益部门主导,通过简易自动化、设备换人、设备互联降能耗等手段,提升制造费率、人均效率等核心指标。
以上这些战役重要吗?确实很重要,与经营业绩悉悉相关,但不难发现,这样的战役,具备战术性特点,特定部门、特定时段,解决特定的阶段性问题。
而流程战,则更具备兼容性,它解决的问题可能有特定性,它相比局部战役,却更具体系性,也更注重组织能力的构建。
如LTC(线索到回款)的前端,线索→中标可简称为抢单;
抢单意味着开源,对于一家公司来说,这是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抢单是否成功,就在于交期、品质、成本、服务的水平是否超越竞争对手,这本身就可以理解为营销战役的核心内容之一。
如ITR(反馈到满意)流程,抢单成功之后进入交付,如果客户不满意,反馈的题未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回款、口碑,以及二次销售等;
如IT战,它的成效离不开业务的土壤,就像不可为了流程而流程,也更不可为了IT而IT,无数个案例告诉我们,对于众多的制造业企业而言,IT要做好,流程(业务)一定要先行;
再如成本战,我们可以从IPD流程和ISC流程中找到突破口和落脚点;
例如IPD流程中要引入新物料,则要通过寻源(含新供方、老供方),参数比对,三新共创,实现同等质量价格最优,从设计源头选择最优物料,实现成本管控;
在ISC流程中,通过招议标等多种手段,选择合适的供方,实现成本领先。
通过上述分析,其实成本战、效率战,更强调其专项性破题,其最终成果也应在流程以及其规范上;而流程战更强调系统性,最终同样也将落地在营销、成本等绩效改进上。
所以,流程战应成为驱动企业经营改善的主线,持之以恒,不断改善。
我们也将与之同行,自驱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