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听了得到的金融课思维,感触颇多,也许有些奇怪,我为什么题目是数学为什么那么难?其实这里面牵扯着一个教育问题,我们在学校,学的任何一个课程,读的任何一本书。我们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去学习的呢?答案很明确,我们是一种仰视的姿态去学习的,知识就像一个大山一样,我们需要一点一点的去啃,去爬来获得。
作为最抽象的数学当然是大山中的金字塔,它更难爬,更难啃。我们回想一下我们学校的老师是怎么把知识给我的呢?我们一直以为他们是把知识嚼碎了,然后再把知识送给我们的。现实中大部分老师是这样做的,这样做的老师,你们很棒。因为你们爬山不容易,老师值得我们敬佩。但是我有一个问题,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不同。也就造成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
我想问,为什么学校里永远有差的不能再差的学渣,就拿数学开说吧,它的姿态是背着手站立着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数学理解起来太难看,它的连贯性,它的逻辑性太强了。想要学会数学如果不连贯起来,逻辑思维不好的话,学习起来是非常吃力的。为什么在数学面前那么多的学生倒下了,一部分是因为意志力不足,一部分是因为时间不补充吧。
我在想,知识的本质是什么,它是依一种什么样的姿态传播着呢?回想起历史上一次次文明大爆发的时代,春秋时的百家争鸣,欧洲的文艺复兴等等,这段历史时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段时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知识在高速流通中。孔子周游列国,他的学问是沟通出来的,也就是说知识应该是处于一种动态的过程。对知识本来的面目应该是从沟通中产生的。我想这些应该是知识所应该具有的特性吧,但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让知识形成了犹如流水线上的产品那样标准化了。
其实数学这座大山工业标准化最厉害,它很严谨,一丝不苟,不允许出一点错误。也就造就了数学这座大山需要人一点一点的去攀登,而不是俯下身子直接服务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