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很多人的写作,包括我,都是从写日记开始。
写日记最开始是发泄,心理波涛汹涌,可却无人能懂,异常寂寞。对着日记本一顿狂写,话说完了,情绪也就恢复正常了,抹干眼泪,笑脸对人。
刚开始写日记,肯定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自己写爽了就行。
后来当我逼迫自己公开写作,还是按照写日记方式,就发现自己写得并不好,读者也没有叫好。我疑惑不解,有时候甚至会生气,“囔,我把最真挚的感情都展示给你看,你还是无动于衷吗?”
越想越不明白,我拧了九九八十一道劲,一直没解开。
二
后来看了一些书,我知道写作也有很多讲究。
朱光潜老先生说:“文学的主要功用是表现。”写作是一种表现,但表现也是有技巧的。就像讲笑话。你看了个笑话,乐了一天,第二天你想讲给别人听,但讲着讲着,别人脸上的笑容逐渐收起来,最后不得不尬笑一下,圆一下你的场。
与此同时,也总有些人,他们谈笑风生,举手投足之间,随便一个笑话就把大伙乐得前俯后仰,其乐融融。
这区别在哪呢?在于讲笑话也是有技巧的,一个对技巧信手拈来,一个对技巧一无所知。这个技巧,才是要花力气的地方。
写作也是如此。当我以为把想法一股脑都写出来,就是在写作,其实并不是。
三
那什么是写作呢?什么又是好的写作呢?最近读的一本书,《写作风格的意识》,解答了我这个问题。作者叫史蒂芬·平克,当代一个很厉害的思想家,他说:
“好的写作是作者看到了一些东西,而读者还没注意到。读者的视线经过作者引导便能看得见了。写作的目的是呈现,动机是呈现不偏不倚的真相。当语言与真相连成一线,写作就成功了;而成功的证据,在于清晰和简单。“
打个比方,你在低头看手机,而我看到了今晚的月亮好美,我就把月亮指给你看。我希望你通过我的手,看到月亮。而这个手,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画笔、相机。
就像梵高,一直活在「黑夜」里,他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美,他能看到黑夜里绽放的绚烂,于是就用画笔的形式展示给你看,看完我们才理解,“哦,原来他的世界是这个样子的。”
四
西方把这种写作方式叫古典风格。古典风格中,“最好的作者会努力寻找值得呈现的事物、最完美的视点。读者可能要费力辨别才能看到,但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其实中国也有类似的观点。中国佛教文化,有一个流派叫禅宗,禅文化里有一部书叫《指月录》,记载着历代禅学高僧传灯讲法的言行故事。“指月”就是我们上面说到的,我把月亮指给你看。但一个创作者,应该关注的是月亮,而不是手指。
有一个知名摄影师,叫李英杰,他拍了很多年照片,他说“每张好照片背后一定要有一个美好的心灵做依托”。但现在很多艺术作品,都停留在了“指”上,甚至把手指修理得特别漂亮,去吸引观众,但背后却没有传达给观众任何有益的心得,也就是失去了见“月”的最终目的。
五
月亮很美,肉眼可见,一指你就能看到。但对一个创作者来说,总有很多你想表达的东西,是抽象的,比如概念、情感。
史蒂芬·平克说:“如果要解释一个抽象概念,就要把它们当做可辨认的物件和力量,任何只要看得见就认得出来。”也就是把这些抽象事物写成我们能看见。之前的文章里也有提过,人的视觉系统在7亿年前就开始进化,而大脑的思考系统,也就是短短几百万年。「看见」的处理速度要比「思考」的处理速度快很多。
所以,“好的作者会寻找新鲜的比喻和隐喻“,这个钱钟书绝对是高手,之前也整理过一篇他在围城里用到过的绝妙类比,链接放在本文下方了,可稍后再看。
作者提到了一个类比,很有意思。有一个编辑正在苦苦寻找有才华的新晋作家,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作家的葬礼时,发现参与者大多数都是作家,他激动不已,说“我觉得自己像是一头阿拉斯加灰熊在瀑布脚下,准备一把一把地把鲑鱼抓过来。”
这样一说,是不是一下就理解了他的心情了呢?但这种类比能力,是后天的,也是要花力气训练的。就像达尔文观察的那样:“人类本能就倾向于说话,小孩子就会牙牙学语,可没有哪个小孩,天生下来就会烘培、制作饮料和写作。”
慢慢来吧。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