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三十计反客为主,原文是:“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易经风山渐卦,其彖辞有“渐之进也”,是指渐渐前进。
故原文意为“乘着有机会就插足进去,掌握其关键要害,逐渐地夺得其控制权”。
东汉末年,在董卓控制长安后,袁绍逃出京城洛阳,被封为渤海太守。当时,关东诸郡起兵讨伐董卓,袁绍以其名望,成了诸侯联军盟主。在董卓迁都长安后,联军散伙,甚至互相攻伐。而渤海小郡显然无法容下袁绍这条大鳄,于是他看上了冀州这块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号称天下重资的宝地。但当时袁绍大军的粮草均仰赖冀州牧韩馥供给,强攻冀州不但失去道义,而且也不一定打得下来,为此袁绍极为踌躇,迟迟拿不定主意。
袁绍手下谋士逢纪给袁绍出主意:“可暗使人驰书与公孙瓒,令进兵取冀州,约以夹攻,瓒必兴兵。韩馥无谋之辈,必请将军领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袁绍大喜,即修书与公孙瓒,约以共攻冀州,平分其地。公孙瓒得信大喜,即日起兵。
韩馥得知公孙瓒兴兵,果然惊慌失措,即与谋士荀谌、辛评商议对策。荀谌认为,公孙瓒将燕代之众,皆久经战阵的精锐之师,锐不可当。袁绍智勇过人,手下名将众多,可以请袁绍来与韩共治州事,就不怕公孙瓒了。
韩馥本无什么本事,一听这话,马上就同意并派人去请袁绍。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等手下劝阻韩馥说,袁绍无地无粮,乃孤穷客军,粮草供给,全仗我冀州,犹如婴儿在我股掌之上。我只要断其供给,立即就能致其于死地,今以州事委之,乃引狼入室,冀州不保矣。无奈韩馥懦弱,竟反劝手下,说自己本就是袁氏故吏,才能也不如袁绍,就算把冀州让给袁绍,也是择贤而让之,诸君何妒耶?耿武闻听之言,仰天长叹:“冀州休矣!”
袁绍进入冀州后,自领冀州牧,又以手下众人分掌州事,尽夺韩馥之权,只给了韩馥一个奋武将军的空衔,无兵无职。韩馥追悔莫及,遂抛弃家小,只身去投了陈留太守张邈。而袁绍以冀州为根基,最终成了北方最强大的诸侯。
此例中,袁绍反客为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夺取冀州,非“渐之进也”,原因在于韩馥过于懦弱。这与刘备同样以反客为主之计,夺取益州,却用了几年时间,才最终击败刘璋的“渐之进也”,有所不同。可见应用反客为主之计,何时应缓,何时应速,还得从主、客双方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