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又开始进行“课前三分钟”现代文(段)与古诗词背诵了。上台的是张某勇和张某林,两位同学做了一定准备,但还是有点放不开……
回到家,打开事先录好的短视频,听了一下――感觉他俩展示得不错。
张某勇语文期中考试考了79分,我跟他父亲再次重申了他学习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估记家里跟进教育了一下。这个星期以来,感觉他努力了很多:上课认真听讲了,字也端正了……
看来,家长的关注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家校联合,携手互助,我们才能托起这些明天的太阳!
(二)
我们班在四月份已读完《窗边的小豆豆》,我一直在想以一种怎样的形式来做结尾呢?
手抄报?情节表演?或是朗读展示……
今天下午和同事又聊到这个话题。
“要不,来一个聊书会?”
“平时也聊了一些。”我答。
“干脆,你设计一些题目,有必答题和抢答题,来一个知识竞答。”
“我们平常也做,做了两次,只不过没拍照而已。”我又否定了。
干脆不搞了?我想,直接进行第二本书的阅读好了。可是,这是我们班有组织有计划读的第一本书,总要留下一点难忘的回忆吧!
突然,我灵光一闪,对同事说:“我有个想法,你看行不行?我们班上不是由20个小组吗?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读这本书的收获,可以有手抄报、情节表演、朗读片段等多种方式表现,自由选择。”
“这个方法好。”同事说,“你先去试试看……”
下午班会时,我把这个任务一布置,班上顿时热闹起来,很多组员就已迫不及待地出谋划策了……我叫大家安静,并定了星期一来验收成果。(如果好的话,我打算做成美篇与大家共享。)
不知结果如何?
(三)
我们学校为每个班级配置了一块小组评价的牌子。因为我们班早就有自创的评价模式,所以我一直把它搁置一旁,不予重用。
今曰,整理图书柜时,我又翻看了这块牌子,发现它不仅画有月评的表格,还有日评的表格。我用黑色大水笔标了组名,并用含磁性的表情塑料盖进行标注……突然发现蛮好用的,因为它更能体现小组在全班中的具体情况――表现好的小组遥遥在上,表现稍逊的小组就会落后于其它小组――这种层次如此明显,所以同学们很在乎这些“表情符号”的升降情况。
学校的领导们很用心,每一项决策推行的背后,大概也是经过几天几夜的深思熟虑吧!例如《规范练字》《阅读之旅》的制作与发放……
如果一味照自己想法而行,可能也有好的收获。但不妨静下心来想想,用点心来做做,也许能让学生更受益颇多呢!
(四)
大概我是很难说话的吧?
Q主任来找我谈本班清洁区所存有的问题时,我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班扫了呀!”
他说:“值日黑板前也是你们班的责任区,校长说那里的草要拔掉,而且经常没扫……”
我说:“当初只告诉我要扫慕德楼后面和柏油路,又没告诉我别的。”
对方继续和颜悦色:“所以我估记你不知道,特意来提醒一下你。”
于是,我立马叫了几个人,把任务分配下去,很快地拔了草,扫了地。
早操时,又把负责此事的劳动委员拎到清洁区,重新告诉了他本班负责的区域,让他转告全班并督促清扫的人员完成。
我不打算参与,不知作为劳动委员的他会完成得如何?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吧,这是考验他能力的时刻到了,加油哦!
(不过,我们学校中层领导的脾气真好,赞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