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穿上外套,不要冷到啦!”
“吃饭啦!快去洗手!”
…………
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不少家长在充当“爱唠叨”的角色。
所谓“关心则乱”,家长喋喋不休的唠叨,和不停的语言否定,对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呢?
一,影响孩子自信心提升
家长不停唠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信任和带有指责的表现,孩子长期接收来自父母的负面评价,会使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对自己的评价也会降低,认为“我不行,我不能,我很笨”,在做一些事情时会畏手畏脚,会使孩子产生不自信。当孩子的负面情绪积累过多,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发展。
二,使亲子沟通出现裂痕
很多亲子关系的“通病”都在于“父母说的太多,孩子听的太少”。
比如家长经常抓住孩子的一个错误点,开始长篇大论的教训;又或是强制的“不允许这,不允许那”,从来没有尊重过孩子的感受...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当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过久,就会引起不耐烦和逆反的心理。
三,扼杀孩子的责任感。
家长不停的唠叨和说教,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孩子会认为反正有人提醒,便不会用心做事。而当问题出现以后,就会把责任推到家长身上。
所以,长期被唠叨的孩子,缺少责任感和独立意识,会变得懒惰、散漫。
四,使孩子不愿倾听。
在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不全是错误,有时往往是孩子天性的表现。
如果家长不跟孩子沟通,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而是自己不停的说,只要孩子稍微说几句,很多家长就觉得是孩子在狡辩。久而久之,孩子就算有再多的话,也不愿意跟家长诉说,更不愿意去倾听家长说的话了。
家长怎么做:
1.给孩子更多肯定
2.给孩子更多包容
3.培养孩子责任感
4.积极沟通不否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