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防御机制的解读(五)

防御机制的解读(五)

作者: 冬瓜悠悠 | 来源:发表于2018-08-03 09:01 被阅读0次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的代表

• 投射

从广义的角度来讲,生活当中我们对于任何一个人的想法、感受都可以说是投射,因为你认为别人是什么样的,肯定是你带有你主观的感受。

狭义上看,投射的概念是个体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感受归于别人。比如我感到有敌意,但是我不能接受自己对别人有敌意,我就会感受到别人大概对我有敌意。在生活当中可能表现为,严重的偏见、因为猜疑跟别人拒绝亲热,对于外界危险过分警觉以及为了说明被人冤屈而收集“证据”等。

• 分裂样幻想/白日梦:

个体为解决矛盾冲突或为获得心理满足而应用幻想,或者经常沉湎于孤独的隐退状态之中。

可能会极度的自我封闭,整天沉浸在自己的白日梦/幻想当中,不跟人来往或用古怪的行为来使别人远离自己。

例如,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在网络当中的交往相对比较安全,可以获得一定的满足,而且自己想撤离就撤离,可以避免现实当中跟人交往时可能受到的伤害。

•疑病/躯体化:

躯体化的过程通常是:由生离死别、孤独或未被接受的攻击性冲动所产生的对别人的谴责,首先转变成自责,然后是诉说疼痛、躯体疾病等。把别人的特点内射到自己体内,并且因此引起了似乎可信的“疾病”。

这种防御机制允许应用者以他自己的痛苦或不舒服心情去斥责他人,而不直接向他们提出要求,也不会为了别人忽视他的愿望(往往是未曾表达的)而诉苦。

虽然这个概念是西方人创立的,但是在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背景当中,这种现象可能更普遍、更常见。

但我们的文化当中,一个人直接表达心理的情绪的痛苦,好像不是那么被鼓励,相反的,生理上的不舒服,比较容易得到周围的同情和帮助,是寻求帮助的一块敲门砖。

(未完待续)

选自张海音《一篇文章让你了解“防御机制”》

相关文章

  • 【常用“心理防御机制”解读】

    【常用“心理防御机制”解读】 心理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 ,是指...

  • 防御机制的解读(五)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的代表 • 投射 从广义的角度来讲,生活当中我们对于任何一个人的想法、感受都可以说是投射,因为你认...

  • 人格心理学:防御机制知多少?

    这两讲课程的知识点很丰富,感触最深的是周章毅老师对防御机制的解读。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研究方向,防...

  • 防御机制解读(十一)

    相应心理障碍患者常用的防御机制: 癔症——压抑和解离 恐惧症——置换 抑郁症——内饰 强迫症——情感隔离、反向形成...

  • 防御机制解读(十)

    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就是一个人能够把现实人际关系的需求和个人的情感体验整合在一起,能同时兼顾到...

  • 防御机制解读(一)

    · “精神病性”防御机制 · 这里说防御机制的性质等级是“精神病性”的,但它跟“精神病”是两个概念。精神病是一个症...

  • 防御机制解读(二)

    精神病性防御机制的代表 • 妄想性投射:对外界现实直率的妄想,往往是被害性的,放弃了对现实的检验。 被害妄想、关系...

  • 防御机制解读(八)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的代表(续) •退行(regression):心理水平退到更幼稚的水平 有的时候我们会主动运用一些...

  • 防御机制解读(六)

    • 被动攻击:间接被动地把应该直接针对他人的攻击表达在自己身上 例如,两三个人一块合伙或者一个团队,个体对团队中的...

  • 防御机制解读(七)

    ·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 3-15岁的“健康”人和人格障碍患者常使用这一等级的防御机制。 在3岁到青春期前期这一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防御机制的解读(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ae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