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整体”这篇对话出自克的书《转变的急迫性》。这也是一篇经典对话,文章不长,但是里面涉及到了几个核心问题,从字面...[作者空间]
本书作者奥南朵(Anando),二十多岁就是英国的一名杰出的律师和商业杂志发行人,拥有常人羡慕的一切外在资源,然而...[作者空间]
化解或释放心中的恐惧有两种主要的方式。这两种方式首先要求对自己诚实,不要逃避你对未来的恐惧感,更不要希望逃避现实。...[作者空间]
如果我们因任何理由觉得受到了他人的伤害,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我们并不知道该如何重视自己,真诚对待自己。唯一的解决办法就...[作者空间]
最热的时候就是「暑」 梦仲夏之后就是「季夏」,「季夏」有的人就把它当成了阴阳五行里面属土的中间的这一个时段。在节气...[作者空间]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 “道心”,就是在宇宙中很微...[作者空间]
《素问》: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 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作者空间]
有必要知道,我们做出的抉择和行动,说出的话,不是让我们离完成使命更近一步,就是给我们创造更多痛苦迷惘和难过。自出生...[作者空间]
《庄子·外篇·知北游》说: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作者空间]
在孩子学会表达感受之前,我们要认真观察他,以察觉他释放的信号。他可能才刚出生几分钟或是才几岁,但他有一套独特的世界...[作者空间]
本文来源于作者在“学校在窗外公益云课”的直播课程——《李斌:[https://mp.weixin.qq.com/s...[作者空间]
人们是如此渴望安全感,这种渴望控制着人心;它愿意适应任何一种模式,来得到这种安全感。但是安全感这件事根本不存在;一...[作者空间]
洞察是生活中趣味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首先要理解人们的共性是什么,这些共性可以是: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遭遇不...[作者空间]
如果你只是任意做一些你喜欢的事,那并不是你真爱做的事。发现你真正爱做的事,需要很深的专注力及洞察力。不要从谋生的角...[作者空间]
佛陀在《入出息念经》里提到,觉察呼吸,既是成道之路的起点,也是终点。 有弟子问一行禅师,“您怎么老在说回到呼吸这一...[作者空间]
你吃什么样的食物不应当取决于你怎么想,或你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而应当取决于你的身体想要什么。食物是关于身体的。问问身...[作者空间]
修炼必须心静。静心是修炼的目标,也是修炼的手段。 静心是人生的高境界,人轻易修不到的。 世事纷繁,人在靠自己的力量...[作者空间]
把真正造成你痛苦(愤怒、怨恨、悲伤)的那些‘想法’或‘故事’全都写下来,并把谴责的指头先朝向伤害你的人、你最亲的人...[作者空间]
读保罗·哈丁《修补匠》,普利策奖作品。小说写的是三代人的生活:传教士,零售贩,修表匠。写了濒死感觉。 主人公临死时...[作者空间]
用一种欲望替代另一种欲望,那是我们通常所谓的“改变”,不是吗?不再满足于某种欲望,我们就找一个替代品。我们一直在欲...[作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