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接触过阳明心学的人都听过心即理,如果想深入了解这个概念,就要了解其提出的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道的概念,而道...[作者空间]
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再到今天重提恢复传统文化,在漩涡中心的始终是儒家,让人费解儒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有人...[作者空间]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3;致知在格物 身心为一体,我们能看见的,就是那一...[作者空间]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形容男女之间关系最为恰当 ,儒释道的根本区别也就在于怎么看待与处理修道和男女之欲,佛家禁绝男女...[作者空间]
读诗经在陶冶情操,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 曰:思無邪 麟之趾①,振振公子②,于嗟麟兮!麟之定③,振振公姓④...[作者空间]
最重要的人是谁? 身边的人 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帮助他们 最重要的时间是什么 现在[作者空间]
静之法,是收拾内心的起点,当你收摄思绪,修静已经开始了,修静方法有太多,写毛笔字;放空思维;站桩,打坐,瑜伽,跑步...[作者空间]
《大学》里谈格物致知,可以用庄子的四个字下注脚——心彻为知。 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作者空间]
这个题目,本身就有点不合乎逻辑,但是也没想出更合适的语言,先暂且用着吧 本文目的是阐述,借助现代科学视角表达一种能...[作者空间]
郑朝朔①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 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且试说几件看。...[作者空间]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①,似与先生之说相戾?”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作者空间]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先...[作者空间]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②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作者空间]
既然你接触到心学了,说明你已经意识到自己是有某些毛病的,就像看医生似的,一定是发现端倪或者感觉不适才会看医生买药的...[作者空间]
关于阳明心学,我不想和你探讨他爹是谁,他妈是谁,他兄弟是谁。反正是儒家那块石头里蹦出来了的。这块石头是受过道家的仙...[作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