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是如何给自己“下套”的

我们是如何给自己“下套”的

作者: 蜜糖771 | 来源:发表于2018-11-21 10:41 被阅读8次

无论是商业世界,还是普通人际关系,我们都会提醒自己不要上当受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当你有防人之心的时候,很可能就让自己缺失了“防我之心”,也就是说,欺骗既可能来自外部,更可能来自内部——我们可能对外界的各种蒙骗有敏感的意识,但对自我蒙骗缺乏认知。

有了异化这种镜片,我们就能感受到“手段变目的,仆人变主人”的境况——在没有任何强迫的情况下,自己可能也会把手段当目的,给自己设下各种圈套。

有些城市为了解决交通堵塞的问题,修立交桥、消灭红绿灯,尽量让车行驶通畅,但最终导致的是灾难性的交通堵塞。“修立交桥和消灭红绿灯”这种方式从分布式计算进入到了接近于中央控制式计算,使整个交通网络更加脆弱:很多车从各自地点出发,在行程的大部分时间里都非常通畅,这就意味着在某些汇集点上的车流量将会剧增,这就可能导致一个危险——车辆汇集的地方一旦出现问题,或者本身结构的设计不合理,实际上就是让所有的车以最快速度和最大流量到堵车的地方集合。如果有红绿灯,没有那么多立交桥,整个交通的阻塞就会变成分布式阻塞,反而会缓解枢纽性路段交通的脆弱性——分布式交通系统能够让整个系统具有一种自我修复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分布式交通系统是一种无为的交通系统,而那些看似“有为”的交通系统反而让整个系统变得特别脆弱。这就应了那句话,“消除了小陷阱,而制造了一个巨大的陷阱”。解决整体性交通堵塞才是目的,而消灭红绿灯,建立交桥只是手段而已。全世界著名的一个无为式交通的例子是巴黎的凯旋门周围,连红绿灯都没有,但是它能非常有效地运行。很多的有所作为,常常会导致将手段当目的,用闲不住的手代替看不见的手,最后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恶化问题。

要完成一个产品,开发一个项目,培养一种竞争力,我们会建立很多流程。这个流程一旦建立,就会有它自身独立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往往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制造问题。通过制造问题来维护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和正义性。这些都是我们自己意识不到的“异化”,是自己给自己下套,自我蒙骗的“异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是如何给自己“下套”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ci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