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创造型教师的三个转变(一)

创造型教师的三个转变(一)

作者: 渡口_6cdd | 来源:发表于2019-03-27 21:16 被阅读0次

曾几多时,我们被铺天盖地的课改呼声包围,被层出不穷的新理念、新理论涮新认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对理念、改革只持一种认同,却不付诸实际。总是高呼改革,却又游离于改革的边缘,忘记了自己的目标,忽视了自身的成长。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象征意义的人物”。教师问题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所有教学设计中,教师优秀最重要。在非选择制度能遇到出类拔萃的教师,是学生人生难得的机遇和幸福。作为一个教师,千万不要忘记自己同时应该是个教育家。想成为教育家的老师,就应该是内有灵魂,外有灵气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创造型教师的诞生,需要要实现三个转变。

一、由知识型教师向能力型教师的转变

教师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知识分子,他们是知识的传承者,是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所谓知识型教师就是知识再现型教师,他们将自己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完成教学过程。知识型教师的最大缺点是不善于举例与比喻,因而知识不能扩展,也就不能能深化。要实现由知识型向能力型教师的转变首先要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零散杂乱的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首先要对知识进行序化,明确知识的体系,以及它的结构与逻辑体系,在体系中明确知识的地位和联系是知识最高层次的掌握。其中目标是一种蓝图,在序列化中有特殊意义。再次要进行知识的类化,也就是重视问题的归类,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方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最后就是要注意知识的简化。真理往往是简单的,知识的重点是有辐射效应的,创造性简化的东西,孩子记得准,记得清。课堂上留下思考的时间是最有价值的时间,这就是留白的美。

再次是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知道一点就能知道一切,在知道一切的基础上提炼一点。要引导学生将线性思维逐步转化为整体思维。例如:我们让学生写出含有“不堪”的词语,当一个学生说:“不堪一击”时,后面的学生接着会说:“不堪设想”“不堪回首”等,这些词语的普遍性都是“不堪”在前面,沿着一条线进行拓展和积累,此时教师在评价中应加入“能否将不堪放到后面”这样的提示,这样的就将线性思维逐渐扩展为整体思维,学生就会说出“狼狈不堪”、“疲惫不堪”等,在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能把“不堪”放到中间,比如苦不堪言。这样从三个角度的引导既让学生掌握了构词法,又将学生的线性思维转化为整体思维,这就是质的飞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造型教师的三个转变(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gg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