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云结婚的时候正是文革初期,当时的政治气氛已经比较浓郁。秀云没有去拍婚纱照,喜酒也只是在宿舍里简单的摆了一桌请了几个要好的朋友见证。
虽然小家庭刚刚建立并不宽裕,但是秀云还是支持文彪每月给上海家里寄去部分工资以帮助文彪家中父母抚养众多兄弟姐妹,秀云也会给在家乡的三哥寄一些钱。
婚后第二年,秀云的第一个孩子降生了,孩子长得虎头虎脑非常可爱、一双大大的眼睛像极了秀云。孩子满一岁时年轻的小夫妻带着孩子回上海省亲,在上海时文彪接到同事发来的电报告诉他轻易不要回来、因为血气方刚的他发表的一些观点让另一派的人很是不满、他们有可能计划在他回来的时候去火车站抓捕他。
爷爷奶奶极力劝说夫妻俩把孩子留在上海由他们照顾,考虑到当时混乱的时局、同时也为了让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照顾(至少当时在上海可以吃到更好的奶粉),秀云听从了老公一家的建议将大儿子留在了上海。
初为人母不久就要和儿子分离,这种生离的痛秀云从来没有对人说过,秀云只是每个月一拿到工资就全数寄去上海供爷爷奶奶抚养儿子开销。
若说这辈子有什么事会让秀云后悔,那就是把儿子留在上海给爷爷奶奶抚养,毕竟是头一回当妈妈,秀云没有经验也不知道这一送基本断送了这份母子之情。
秀云在大儿子7岁的时候把他接回了身边,此后秀云和文彪悉心照顾培养,儿子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并顺利的考上了一所211大学。大学毕业后,文彪又动用自己的权力将儿子安排去了公司旗下最好的深圳分公司,每次去深圳时文彪也会专门会见深圳公司的负责人,席间总是特地将大儿子带在身边,并明里暗里的示意分公司负责人要好好照顾自己儿子。然而无论他们如何的用心、尽力,大儿子的心和父母是疏离的,他不能理解自己父母年轻时将自己送去上海的决定,他始终无法和父母亲近。
按照现代的幼儿教育理念,孩子6岁之前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如果在此期间和父母分离,孩子成年后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而且和父母的感情有很大的机率比较疏离。秀云心中的后悔和伤心有多少没有人知道,但是年轻时候的她又哪里知道她以为是为儿子好的决定会带来这样后果。
在秀云年近80的时候,有一次她非常伤心的对自己的二儿媳妇说“以后我老了只能靠你了,对你大哥我是指望不上了”。对于一生当中从不说重话、从不抱怨的秀云来说,这该是在累积了多少年的失望后才会对媳妇说出这样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