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我看小学语文教学》,文字朴实无华,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大道理,说的都是大实话,真话,提出的观点也不“新鲜”,但是读来如拨云见日,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反思我的语文课堂,欠缺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首先,我过高估计学生的语文能力。自从2010年调入小学以来,我一直担任五六年级的教学,且以六年级更多。接手的班级,要么下面老师跟不上去了,要么班级烂的不行了,校领导就交给我收拾了。我认为自己教的是六年级学生,那么学生已经具备六年级的语文学习能力了,一二三,齐步走!结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一个班,字写得规范的不足五分之一,能流利读课文的不足六分之一,会写作文的不足七分之一,善读善写又能写一手好字的更是凤毛麟角。错别字连篇,标点符号不会用大有人在。我欲哭无泪,想在一年之内填补上这些窟窿,谈何容易!课堂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补差上,课程就进行的慢,小升初的压力又大,我进退两难。学的快吧,眼看学生掉队,于心不忍;学得慢吧,又怕耽误班里那几个“好苗苗”考好的初中,还要进行综合复习,真是纠结……要是能有机会从一年级教起,充足的六年时间,我能带孩子们读多少书啊,想想就激动……
第二,我的课堂不扎实,飘得太多。我没有做到于老师说的“手把手的教,实打实的教”。高年级学生的书写,我很少范写,大多数都是让他们自主学习,至于间架结构,更是从不提起——总感觉他们大了,应该会了。我满足于“教过了、教对了”,没有做到“教会了”,花架子太多。“字要会写,书要会读,精彩诗文要会背,词语要会作用,作文要会写”,总之,“会了”才算数。以后要沉淀下来,多一些耐心和细心,多一种责任,一种韧劲,一种“夯”的精神。
第三,阅读不够系统化,课程开发过少。我的课程意识淡薄,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课程资源。阅读方面,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想起什么书就读什么书,缺少规划与目标预定。阅读内容、形式单一,调动不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往往虎头蛇尾,草草收兵。希望这次能跟刘欣欣老师学习,取经,胸有点墨。
第四,自己基本功不够扎实。尤其在写字方面,很多写字技巧我都不会,横也横不过来,竖也竖不起。技不如人,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