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写作,我们最熟悉的大概就是学生时代的作文了。
你觉得写作文难吗?
难?很难?非常难?
那么写作呢?是不是比写作文更难?
你是否曾经以为写作应该是作家的专属?
是的,我以前就是这样认为的。这也是我一直迟迟不敢写作的原因。
一、自我设限,认为写作是专业人士的事
以前,我一直以为写作者应该是像鲁迅、茅盾这般的大文豪,或者如冰心、张爱玲之流的大作家,怎么也不该是我这等凡夫俗子。
直到有一天,看到一篇关于“齐帆齐老师”的文章,文章提到齐帆齐老师14岁辍学打工,后来靠写作逆袭成为作家的故事。
于是,揣着好奇与观望的态度,我买了齐帆齐的《人人都能学会的写作变现指南》。
看到齐帆齐在书里说:“人人都能成为写作者”、“写作没有学历限制”,再联想到那些曾被我吐槽过的错字连篇的文章。
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是我给自己设限了,是我自己把写作的门槛抬高了。
因为齐帆齐,和书里提到的许多靠写作逆袭成功的写作者,就是最好的证明!
写作没有限制,不给自己设限,相信“人人都能成为写作者”,是开启写作的第一步。
二、不会写,怕没文采,怕写不好,怕被嘲笑
写作路上,克服了自我设限,接受了写作门槛,你是否又担心自己没文采?怕写不好?怕被嘲笑?
王小波说:“只要会说话就会写作。”区别在于:一个是用声音表达,一个是用文字表达,仅此而已。
著名主持人兼作家倪萍的姥姥,没上过学,不认识字,可是姥姥说过的那些质朴的话语,经过倪萍的记录,成就了百万畅销书《姥姥语录》。
姥姥生前曾说:“人家毛主席说的话才能叫语录,我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婆子说的些没用的话,还敢叫语录,那不叫人笑掉大牙?”
看呐,百万畅销书主人公“姥姥”也怕被嘲笑,而事实证明: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齐帆齐在写作初期,也遇到很多嘲笑和打击。但她没有气馁,而是把别人的质疑当做自己前行的动力,坚持写作至今,被很多网友称为“励志女神”。
写作从来就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会说话就会写作,只要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功了一半。
不要担心写得不好,不要害怕被人嘲笑。通讯录、朋友圈好友那么多,真正关注的人又有多少?
三、不知道写什么,无从下笔。
有时候想说的话很多,但等到真正想要用文字记录的时候,却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写什么。
那就写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东西吧。
每个人喜欢和擅长的东西都不一样。刚开始学写作时,就写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或有经验的东西,会轻松很多。
比如:你喜欢看电影、看书,可以写影评、书评;你喜欢穿搭,就写时尚穿搭文;你喜欢养生,就写养生科普;你是全职宝妈,就从育儿经验、亲子教育开始。
四、词汇量匮乏,提笔忘词
你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
有时在说话或写作时,大脑突然短路,感觉话明明已经到嘴边了,却怎么也表达不出来;或者写着写着思路卡壳,不知道该写什么?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说到底还是日常的输入和积累的词汇量不够。
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写作也是如此,只有平时坚持不断的持续输入,大量阅读,勤加思考,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总之,要想写得好,平时就要多看书、看各大公众号,头条号的爆款文章。当你看得多了,自然胸中有墨,下笔有货。
五、总觉得自己写的不够好,删删改改效率低
很多写作新手一开始写作时,总想着一鸣惊人,过于追求完美。在一篇文章的某一句话、某一段落删删改改,反反复复,甚至在遣词造句、标点符号反复斟酌,导致效率低下、写作信心大打折扣。
这就需要我们学会降低心理预期,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先完成,再完善、最后再完美。
没有完成,再完美的等待,也只是徒增遗憾。
六、阅读量低,没收益
最后写写停停,删删改改总算发布了一篇文章,看看浏览量,低的没眼看,收益更是毛都没有,写作热情瞬间冷却。
《真心英雄》有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写作更是如此。
齐帆齐说:“如果你还没有写够50万、100万字的话,不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写作这块料,怀疑自己没有天赋,天赋也来源于训练。”
写作是一场孤独的修行,没有经历前期的不断积累和输出,注定不会长久。
更何况写作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收益,更多的是内心的充盈,是将易逝的过去镌刻成耐久的文字。
最后,愿你在写作路上,保持热爱,笔耕不辍,努力奔跑,时间自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