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萌宠散文想法
《大汉开国风云》(沈正翔著)第9章开疆拓土 雄霸天下(三)

《大汉开国风云》(沈正翔著)第9章开疆拓土 雄霸天下(三)

作者: 文人之家 | 来源:发表于2020-07-24 00:16 被阅读0次

        汉武帝的老师卫绾能文能武,对刘彻培育了六、七年之久,给刘彻以很大影响。卫绾是汉武帝第一任丞相,就是汉景帝刘启有意安排的,刘启看他很正派持重,提拔他做御史大夫、丞相,辅佐汉武帝。卫绾本来很喜欢儒术,听说董仲舒在对策中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非常高兴,请求汉武帝把那些专学“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贤良罢免回家,免得他们日后搬弄是非,扰乱国政。汉武帝马上表示同意,没有任用儒家以外的贤良。这表明,汉武帝是倾向于儒说的,这也可以说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第一次实施。

        汉武帝在贤良对策后,着手政治改革。第一任丞相卫绾年事已高,政治上缺乏进取心,而且在汉景帝刘启生病期间,滥杀了一些官吏,引起许多人的不满,汉武帝感到很失望。卫绾有自知之明,借病请求退休,汉武帝马上批准了他的请求,让魏其侯窦婴接替了他的职务,汉武帝还任命母舅田蚡做太尉,掌管军队。窦婴和田蚡都喜欢儒术,他们又向汉武帝推荐了儒生出身的赵绾做御史大夫,王臧做郎中令。赵绾和王臧又推荐了自己的老师、《诗经》博士申培改革礼制和研究明堂制度。汉武帝派人用蒲车和礼物聘迎申培到长安做太中大夫。

        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决心干一番大事业,推行多欲进取的政治措施。他严格法治,要求臣下检举那些行为不轨的皇亲国戚,罪行核实后给予贬谪。为削弱王侯的权力,要求王侯迁回自己的封地去。接着是对百姓实行一些减轻负担的政策措施,减省“转置迎送”的卫士一万人,停止喂养苑马,将苑地赐给贫民,废除关卡的税收制度。施行恩德,振兴教化。汉武帝下令:年满80的老人,给他家里免除两个人的口算钱;年满九十的老人,还免除他家里的口赋钱,并免除一个儿子服役。继而又设立明堂,起草巡狩、封禅制度,准备变更历法和服色,顺利地进入太平盛世。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但根据一些出土的文物来看,上面都标有建元、元光等年号,证明建元、元光等年号并非后来追命。

        汉武帝还要求做好反击匈奴的准备,并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 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西方的大月氏国,联合夹击匈奴,汉武帝对外政策也开始改变了。汉武帝即位之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说明汉武帝改革的心情是多么迫切。但此时朝中大权仍操纵在“好皇帝,老子言”的窦太后手里。窦太皇太后从立为皇后开始,已有40年之久,在宫中地位高,权势大。其家族恃宠怙势,为非作歹,遭到检举和贬谪的人很多,列侯的夫人们多是公主,他们在京城的势力盘根错节,都不愿回到封地去,因此这些皇亲国戚们不断到他们的总后台窦太皇太后那里去告状,诽谤心的政治措施,加上窦太皇太后喜欢黄老思想,不喜欢儒家思想,因此,以她为核心,形成了一个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反对集团。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御史大夫赵绾又上书提议,不要再让窦太皇太后干预国政,请求不再向太皇太后所居住的东宫奏事,窦太皇太后闻之勃然大怒,斥骂道:“此欲复为新垣平邪!”于是罢免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关押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送走太中大夫申培。不久,赵绾和王臧在狱中被逼自杀。窦太皇太后以新垣平的事件警示汉武帝不要重蹈覆辙。据《汉书·五行志上》记载,新垣平是一名“望气”的术士,宣称在渭河北岸建庙,祭祀五帝,就可重观周鼎,以此取得文帝刘恒的宠信。结果事与愿违,周鼎没有出现,反遇一场重大水灾。新垣平自知谎言穿帮,图谋不轨,被捕并夷三族。族刑停罢多年后,在该案中被重新启用。

        汉武帝的新政措施中断了,继任的丞相是许昌、御史大夫是庄青翟、郎中令是石建,他们都是窦太皇太后的人,而且不是儒家。政权基本上操纵在窦太皇太后手中,汉武帝无可奈何,他在等待时机。

        汉武帝生性好动,精力充沛,便利用这个机会到外面游猎,北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县西北)、西到黄山(今陕西兴平县以北),南到长杨(今陕西周至县),东到宜春(今西安东南)。为方便出行,吩咐在十二个地方修建行宫。同时,扩修秦代的上林苑,叫太中大夫吾丘寿王去办理。东方朔出来规劝汉武帝不要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招致殷纣兴修九市宫,楚灵王建筑章华台、秦始皇大修阿房宫的恶果。汉武帝夸他话讲得好,后来又提拔他做太中大夫,同时仍命吾丘寿王建上林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汉开国风云》(沈正翔著)第9章开疆拓土 雄霸天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cl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