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勤馆
前段时间火了《乘风波浪的姐姐》、《三十而已》、《二十不惑》,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而性格内向成年人似乎更不容易。
老板喜欢开朗的员工,家长喜欢活泼的孩子,就连谈恋爱别人都要求,要懂情趣的人。似乎内向的成年人毫无领地,毫不被需要,毫不被肯定。
网友说被王丽坤的一句话戳到了:不是每个人都要负责闪闪发光,我在角落就好,我其实不太会交朋友。
12年,有篇文章火爆博客《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台湾女作家刘继荣,讲述了一位妈妈对她的孩子感悟。
因为女儿常年考试都排在班里“23”,女儿却将这数字“23”坦然接受,但是着急了父母。
每逢佳节亲朋好友聚餐,讨论成绩已经成为了当今中国父母共通的话题,孩子是父母的门面,孩子成绩好,作为父母,自然饭局上优越感就十足了。
有天孩子爸爸问女儿:孩子你为什么不是神童呢?
女儿说:因为我的爸爸不是神父。
爸爸瞬间焉了。
看到这段对白想到了小时候,我爸对我和我弟说的,你看隔壁某某家孩子,勤快就算了成绩还岗岗的。
当时我爸正在看新闻联播,我就问我爸,你为什么不是国家主席呢?你要是国家主席,我成绩不但好情商还高呢。
我爸的反应瞬间和文中的爸爸一样,闭口不说这事了。
长大之后越来越发现,这样一种传递效应,很多父母在年轻实现不了的愿望的,在中年之后将这些东西不问缘由的施加于自己的孩子。
扯远了,回归正题。
很久之前很容易被别人说服,你内向是你不愿意去改变,后来发现那些话是那么虚无,说的人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一种看热闹和嘲讽的姿态俯视着挣扎的你。
不是我不努力在改变,内向陪伴了二十多年甚至更长,你凭什么就用寥寥几句话来否定我的过去?
希望内向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那一片天无关活泼还是内向。
——于SZ,不卖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