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爸当村干部有三十几年了,当上村支书也够二十多年了。说实话,他当村支书我们家里人都有意见,因为村官难当:“组织部没档案,财政局没工资,村里大小事都得管,家里什么事也顾不上。”
在过去那个什么都要政治挂帅的岁月里,家庭成份并不算好的老爸能当上村干部确实不易,除了自身积极努力的工作以外,当初老支书的力排众议也功不可没。按老妈的话说,老爸当上村支书,纯粹是上了“贼船”。每逢县里、乡里来了人,老爸总是在自己家里招待,不花集体一分钱。那时候,粮食家家都不够吃,老爸还要从自家匀出一些来接济揭不开锅的困难户。村里人有什么困难总爱找老爸,就连家庭纠纷、妯娌矛盾也要找老爸来调解,好像无论什么事只要经老爸一说合,就什么都解决了。老爸对村里五保户的生活情况怎么样、灌溉设施维护得怎么样了解得很清楚,却对自己孩子什么时候开学、什么时候考试总是记不清楚。
村里没有什么资源,地理位置也不优越,是个人口不足六百的纯农业村,村里人世世代代以种地为生。但是在老爸的带领下,村里人凭着苦干实干,在当地创造了许多个“第一”。我们村是最早种制种田的。刚开始有的人心存顾虑,特别是土地承包后农民意见很难统一起来,于是老爸就一家一家地做工作,率先在当地种起了制种田。我们村是当地第一家搞规模养殖的。90年代初,老爸听说陕西有一个县搞规模化养鸡赚了钱,就组织村里人去实地考察,回来后人们开了眼界,引回了美国优种罗斯鸡,取回了笼养技术的真经。短短几年里,我们村的养鸡规模迅速扩大,涌现出了许多养殖专业户。就这老爸还不满足,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坡地建设了砖厂,自筹资金创建了第一个村办企业。砖厂开工点火的那一天,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村里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拄着拐杖专程赶了过去,激动地说:“这是咱村第一个村办企业,我一定要来看看。”此外,我们村小学建起了远近第一栋教学楼,村里最早通上了自来水,最早安装上了电话,最早接上了有线电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村里考出去的大中专学生最多……这许许多多个“第一”,凝聚着全村老少辛勤的汗水,也浸透着老爸的心血。
村里的事老爸管理得井井有条,说起来总是头头是道,一轮到自己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们家弟兄多,家庭负担也比较重,但是大家都比较争气,从不乱花一分钱。记得大哥考上大学时,家里实在没钱,多亏在外工作的五叔每月寄去十几块钱的生活费;二哥考上大学的时候,家里连二百块钱学费都掏不出来,多亏有学生无息贷款支持,直到毕业后才用工资还清学校的贷款;三哥上完高中就应召参了军,确实给家里省了不少开支;我排行最末,考入一所农业院校读书,学校补助很高,开销也很少,不然家里真的要捉襟见肘了。
靠着“牺牲”家庭利益,老爸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可他很多年来不领奖金,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老爸的奖状一摞一摞的,一直是我们包书皮的好原料。有人说老爸是“共产主义式的支书”,这多少带有嘲笑的意味,但老爸就是这样,耿直而且正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