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人,先从健康开始!

近日一则新闻引人深思,云南昭通彝良一男子酒后殴打母亲,醉酒男子的行为让村民也看不下去,忍无可忍之下,村主任罚其跪下给母亲认错,并用荆条鞭打“教训”,村主任的行为,也引来围观村民的拍手叫好!
醉酒男子无视生育抚养之恩,多次对79岁老母痛下毒手,只是因为住房问题,将爱、情、孝、恩、仁、义、礼、法……置之于脑后!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畜生都知父母恩情深重,此生难以为报的道理,而有些人空有了做“人”的皮囊!
好在生活中,我们还有许多像“村主任”一样的人,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用实际行动为人们树立了优秀的榜样。“醉酒男子”该打、该罚,“村主任”更应该获得掌声和肯定,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什么是孝?
“孝”最早在西周时就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一、尊祖敬宗,尽孝道是对死去的人的一种怀思和尊敬,具有一定的宗教形式;二、传宗接代,那时候的人们提出生命的延续是崇拜祖先最好的方式。
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孝是以“敬”为前提,是内心最自然、最纯朴的表达方式,即孝顺、孝敬,其本质是顺从。有一次,曾参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告诉他,要敢于跟父母诤谏劝阻,明辨是非,当父母说得对的时候,我们要听从,说得不对的时候,就不能盲目听从了。当父母做得不好的时候,我们要敢于劝阻,这才是孝道的真义!孔子还说,人之行,莫大于孝,在孝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母更重要的了!
在现代,“孝”则是一种善良与平衡,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情感的交流和纽带,向社会公众传递正能量的一种方式,家庭获得幸福美满、团结和睦与温暖的源泉,还是道德、伦理和法治完美的体现。
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发展与人们的认知不同,“孝”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与从前发生了转变,笔者认为“孝”文化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角色平衡,相互成就
父母与子女应保持一种平等、尊敬、友爱的关系。子女在年幼时,父母有权利和义务去教育、引导,为子女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在其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温暖、关怀和帮助,赋予孩子们善良的本性;而当父母年老时,作为子女的,则有权利和义务照顾老人的起居,给予足够的物质和精神关怀。
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子女,都应当遵守一个原则,不宜无条件索取。
付出、获取应是一种平衡状态,任何一方把另一方的付出当成一种享乐的来源时,都会打破这个平衡。父母不宜无限地向子女索取情感或物质补偿,而子女也不宜把父母的关爱当作理所当然的付出,只有相互平衡和成就时,爱的能量才会持续发光发热。
二、养与教,爱与责
父母生养子女,与赡养父母既是爱更是责任。
1.养:抚养和赡养,相互支持和成就,既是彼此的权利,也是义务,是我们应该去承担的责任;2.教:教育和教化,相互学习和体谅,既是彼此的使命,也是愿景,是我们赋予彼此善良与美好的开始;3.爱:爱人和爱己,相互关爱和奉献,既是彼此的本能,也是初衷,是我们给予彼此最真实的感受;4.责:责任,是承担、担当,但不能成为索取的目的,更不能成为负担。
三、社会文化和公众能量
孝文化在传播和展示的时候,不再只是个体的感知和认同,还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与公众获取正能量的来源。
既不赞成一味地遵循传统礼教,使孝文化成为封建思想的痼疾,更不赞成数典忘祖的做法,使孝文化在传播和展示的时候,丧失了其本真与美好性。
孝,是一种关爱,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次陪伴、一次长谈……只需要多花一点时间与老人相处,共享天伦之乐;孝,是先父母之忧而忧,后父母之乐而乐,是一份礼物,一生健康,一家美满!
老人年纪大了,思维反应慢了,腿脚行动不便了,身体机能退化了,患病发病率提高了,老人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此时的保健养生尤其重要!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老年痴呆症、脑梗塞、肾气虚等都是老年人常见疾病,由于年老体弱、体质衰退后,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力日渐下降,五脏六腑失衡,阴阳失调等原因,老年人的保健养生要适应个人特点和身体情况,循序渐进,既要开展体育运动,更要增加食补药补。
据《药性考》《本草纲目拾遗》等医书记载,“冬虫夏草得阴阳之气全也……秘精益气,专补命门,治诸虚百损,老少病虚者皆宜使用。冬虫夏草对心脏、肝脏、肾脏、呼吸系统、造血功能、血脂功能都有调节作用,同时有抗衰老、美容美颜,调节内分泌功能,有效改善更年期症状。所以,冬虫夏草是一款特别适合中老人长期食用药用的产品。
关爱老人,先从健康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