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相异的境界。“我含着眼泪问话,花不言语,零乱的落红,从秋千那边飘飞而去”,“怎么能忍受得了,在这春寒料峭的黄昏时节,我一个人紧闭孤馆,静听着夕阳下杜鹃的一声声悲泣”,这就是“有我之境”。作者参与到了所写的作品之中。
“在东篱下悠然自得地采摘菊花,忽然间看到南山日夕佳景”,“江上的波涛淡淡地闪烁着寒光,白鸟儿慢悠悠地飞下山去”,这就是“无我之境”。作者忘却了自己,只注意到景物。
“有我之境”,就是用“我”的内在意识去观察外界景物,所以外界景物都染上了“我”的主观色彩。“无我之境”,就是用物化了的“我”去观察外界景物,所以分不清哪个是主观的“我”,哪个是客观的“物”。古代人写词,写“有我之境”的比较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写“无我之境”,对于这个问题,有才华的作家是能够自己有所创新的。
这告诉我们,两种相异的境界,写“有我之境”的比较多。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写“为我之境”的比较少,比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但是我我之境的比较难写,只有物我两忘,才能写出“无我之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