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镜中我效应:突破思维界限,认识真正的自我
镜中我效应:“镜中我”与“真的我”
镜中我效应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对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他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受,是由别人的思想、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库利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反映着另一个过路者。”
心得:行为经济学对于理智人是持批判态度——因为人类发达而复杂的情感系统,造就了理性只是某个角度的感性这一观点。我们一再强调正反馈的重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得信心乃至于精神动力,但从镜中我效应来看,恐怕最重要的是为了塑造健康的“自我观”。现代社会是协作体的集合,意味着没有人能逃出别人的意见,意味着自我实现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他人的支持。所谓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当一些心理学家提倡“不要在意他人看法”时,要学会辩证的看待,不要在意的是“噪声”,是扭曲的事实。这需要我们对自己有基本认识,对评价有正确的逻辑判断能力。但是即便我们能够不断提高认知,也不表示我们能够始终客观的看待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理想,所以要容忍自己的误判,降低出错概率才是我们追求的合理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