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是个人资产配置中占比不多,但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即使不是保险专业的我,了解一些知识后,对保险有了新的认知,保险是一种保障,而非分红。
1
我们之所以会掉坑,是因为关注产品多于自己的需求,和被产品的附加功能所诱惑。
保险里最常见的话术:
每年缴5万,每年会返还5000,相当于每年有10%的收益。
仔细想想,第一年缴纳5万,返5000,确实是10%的收益,连续缴款10年,第二年你的本金是10万,返还5000,收益率下降到5%。以此类推,当你缴到第10年的时候,你的本金其实已经是50万,但当年的返还仍旧是5000,就是说到第10年,你的收益率只有1%了。平均算起来,你的平均收益率也不到3%。
这种保单往往是终身型的,相当于你存了50万元在银行,从第10年开始每年的返点已经降到1个点,将来再把本金还给你,再加上所谓的分红。而银行5年、10年定期存款收益都要比这个保单划算。
2
每年缴5万,连续缴10年,每年或者隔年返还,这个返还是终身的,可以让你爱的人得到终身的保障。
用尽可能少的资源,给自己关爱的人一个持续的、长期保护心理。但这个分红险的综合回报,正如上面所说的,比放银行定期都不如。
分红险里所谓保终身的承诺,其实存在一个边际效应问题。就是说只有受益人活得时间足够长,才能从这个方案中获得相对划算的回报,但这个边际时间点其实是一个正常人不可能达到的寿命时间。
这种分红保险比较适用于收入较高的家庭。
3
正确看清保险的真实作用,其实,消费型保障才是金子。
一个配置案例:单身女青年,30岁,年收入5万,有缴纳社会保险,目前没有负债。
定期寿险:30万保额,缴20年保20年,保费:300元/年
定期重疾:30万保额,缴20年保退休(60岁),1605元/年
商业医疗:100万保额,1万免赔额,保费:307元/年
总保额:2212元/年
在这里寿险有个计算公式:家庭负债+未来家庭孩子教育期许+家庭刚性生活支出+赡养父母支出—流动资产
重疾险计算方式:重疾的计算保险额参考我们目前所掌握的重疾治疗平均成本+两到三年的家庭收入
买保险不能仅仅停留在保险产品的研究和分析上,更要注重保障规划,只有规划好了,才能避免掉坑,达到最省钱且保障充足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