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这个词,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是物质购买力喷薄而出之后长辈对晚辈的金钱奉献。
但接下来的几年里,人民群众几经揣摩,发现富养指的是精神方面的付出,是让一小撮人先拥有各种养好的灵魂。
富养这个词,一开始我以为是父母对孩子的单向付出,与其他的家庭成员无关。
但后来我发现,富养的既然是心灵,那我们不仅可以富养孩子,还可以富养自己的伴侣,甚至可以富养我们的父母。
富养,固然字面上有着不为金钱焦虑且压抑的意思,但它仍可飞入寻常百姓家。那些不工作的全职主妇和家庭主男,那些上有老下有小,却收入不佳的温饱之家,也拥有着富养家人的能力。
《喜宝》里写道,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就要很多很多的钱。她的欲望,是先爱,后钱。
可见爱是比金钱更难得到的愿。
富养父母是容易的。
对于绝大多数不求回报的父母,极少的金钱和精力就好。
我跟老爸关系一直很疏淡,从来打电话都是越过他只跟我妈说话。有次我和老妈微信聊天,把老妈赞扬我爸的那一句话转发给了他。很快,家里电话打过来,老爸主动要跟我聊天,一直以脾气不好有名的他,声音很温和。
那一瞬间有种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懂得了父母们的心理需求。那一刻,我与老妈一同表示出对老爸人生某些方面的认可,是他极大的精神慰济吧。
他们那个年代的人,一生受到的挫折很频繁。时代颠簸,没让他们有机会舒展的生活过,没让他们有机会学习和感受过爱的表达。他们需要表扬和认同,尤其来自于家人。
你不必准备太充分才说出一句赞美。不那么充分,不那么饱满的话,才显得真实。
如果可以的话,每个季度都找机会赞美他们一下吧。我们对他们的爱,别用力过度,让他们看出做作来。也不要再向往常一般,全隐藏在送给他们的物质里。
其次是富养伴侣。伴侣也需要富养吗?需要呀。
富养一个成年人,大概最快产生效果的,也仍是语言。
情话不是琼瑶的话,是有情有义有包容的话。
情话不是吹捧与崇拜,没有你高我低的分界线。
情话来自于观察,像寻找自己的优点一样寻找对方的优点,像无视自己的缺点一样,无视对方的缺点。
让我们一生都好好学习讲情话吧,在不同的年龄,对ta说出不同的感受,不要停。
20岁的时候,盛锦年华,情浓之初,那时情话不可遏制,那是两个人决定一起生活一辈子的基础。
不要在30岁时抹杀最初的爱情基础。当我们把大把时间花在工作上,拥有的物质从不够丰盛到渐渐丰盛,里面有太多互相成长时值得分享的喜悦。
不要在40岁时抹杀分享的喜悦。孩子们从牙牙学语到初具人格,他们既渴望独立又渴望扶持。我们和他们没有太多区别,既执着于奉献又执着于被关爱。我们的自理能力熟练之极,早已不在乎衣食住行的妥贴,最想要的,是那份平等的认同。
不要在50岁忘记彼此的认同,孩子就快奔向另一个吸引他们的家,我能拥有的,只是你。能每日为之付出的,只是你。
60岁,70岁,80岁,当我们习惯了互相取悦与互相欣赏,习惯了相互打趣与揶揄,谁还舍得在这年纪破坏那份美好呢?
唯有富养孩子最难。一不小心,也许我们将终生无法了解他们。以下的每一件事,我们身为家长都很可能不具备处理至合心意的能力。
在他们困惑时鼓励他们说出迷惑,一起解答。不要以为在各个领域自己都是专家,不需要查证就可以说出答案。
这份爱叫认真,不敷衍。
在他们受挫时给予安慰。告诉他们世间有种种挫折,一种叫不可能实现的理想,一种叫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为目标付出,是一种可以代代相传的理性。
这份爱叫创伤安抚,孩子们居家旅行必备。
陪伴,而不是控制。他们和我们是生而不同的人,如果他们不打算复制我们的人生,那就不复制吧。这份认知,我还需要时间巩固。
这份爱叫尊重。
教给他们好的夫妻相处方式。孩子一般会从哪里学到夫妻相处的模式?小时候是从父母这里,长大一点会去观察别人家的爸爸妈妈,再大点的孩子从电视里揣摩男女之爱。我们不能阻止这个学习的进程,唯希望我与我的伴侣不是孩子们学习中的败笔。
这份爱叫爱的能力。
……
对孩子的富养就是恨不得把所有美好的品质都堆砌在他们的身上呀,希望他们承载着这些品质,人生顺遂,生活美好。
日渐年老的父母不见得分辨出一千块的手机和五千块的手机有什么大区别,但你的温情与你的冷淡,他们分辨得出。
每日相见的伴侣不见得分辨得出家里一日一次打扫和两日一次打扫有什么不同,但你的平和与你的怨对,他们分辨得出。
孩子们不见得分辨得出家外的食物和妈妈做的食物哪个好吃,但你的用心与你的忽视,他们分辨得出。
最后,记得富养自己。把自己,孩子,伴侣放在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上,不为孩子疏远伴侣,不为伴侣忽视自己。好好收敛我们那些爱发脾气的天赋,收敛我们那些攀比得失的天赋,收敛我们那些得理不饶人的天赋。有能力富养别人的心,必须是一颗平静从容的心。
如果经济收入是我们的短板,愿此外,我们处处是长板。在对的地方用力,用实而不华的方法滋润这个家,是我之职责,是我之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