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转载| 吳展良:「涵養須用靜」是要時時刻刻「力行」

转载| 吳展良:「涵養須用靜」是要時時刻刻「力行」

作者: 溪山心隐 | 来源:发表于2017-08-26 08:31 被阅读0次

學生:老師,我想表達一下我自己的一些體會,好比說在一些經典裡面講說:你的真正最重要的是根本,但是,這個根本要怎麼去獲得、去展達,這個不是說……我所讀到的這個知識裡面,是沒辦法用語言、文字,他是一種心法,他沒辦法透過語言、文字去表達。那像我們去研讀這個,其實很可能只是看到表象,並沒辦法去真正獲得這裡面所要告訴我們的一些真相,……看到老師的經驗裡面,有沒有什麼是比較實際能夠進入到那個微妙法門的?     

師:確實如你所說,大家讀經典,事實上很少人能夠進到那個真正的經典的核心,得到古人的心法。我自己用力於此也很久了,應該說頗有收穫,但是我也不敢說我就真正得到這個心法,所以我也只是把我自己的膚淺之所得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覺得最受用的地方,其實一個是「涵養須用靜」,一個就是這邊講的「誠無為,幾善惡」,那還有一個就是孔子所講的「仁」,這是我自己生命的歷程。「涵養須用靜」就是無論什麼時候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一心一意在這個事情上頭,這個心法。這也是道學家們從二程以降——先是大程子,然後小程子,最後朱子——說是最重要的一個心法,我自己覺得很受用。當然,我所得是不是真正的——如你所說的——釋迦牟尼傳法,這要個人所得深淺、高下,不敢說,但是這段話,我自己確實很受用,就是學習的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一樣事情,一心一意在這個事情上頭,這樣才會徹底地在自己心裡明白這個事情究竟怎麼回事,比較讓我從一個原來紛亂的、對於很多事情不明白的一個狀態,慢慢沉靜下來,就明白了很多事情到底怎麼樣,自己的心裡是怎麼回事,這個人心、人性是怎麼回事,這是「涵養須用靜」。     

可是,我後來到了相當年紀的時候才明白說:我的「涵養須用靜」,常常都是主一在我自己所認定的事情上頭,這不是「涵養須用靜」原來的真意。因為「涵養須用靜」固然講「主一無適」,可是這個「一」是要出自於你的本性,因此,如果我的涵養不夠的時候,我這個「一」就會依照我自己所認定、所覺得、自己所看到的世界,結果有很多事情沒有看到。後來就進一步明白,「誠無為,幾善惡」是很重要的,「誠」是「真實無妄」,就是我們的起心動念要真正反應自己內在、外在的真實狀態,而且事實上是一個真實。這個內外是分開來講,譬如說我現在講話,我是對著諸位講,這是一件事情,所謂「外」跟「內」,就是此刻,我要能夠真實地去感受、去對應他。而如何去對應他呢?是要從一種無為的狀態裡頭,碰到事情來了,你自然的一個反應,而這個反應如果有問題,你自然也就明白,所以「幾善惡」。所以是由「靜無」的這個心,靜而無的心出發,他是一個靈明的心,你一發動,動念,好壞、是非,自己立刻會知道。越敏感,知道得越早;越不敏感,就會情況已經滿不好了才知道,但總是越早知道越好。我後來發現這個對我很有幫助,所以是「誠無為,幾善惡」這個心法。     

而與此同時,很重要的就是孔子所講的「仁」,這也是理學家後來講的所謂「求仁唯己」,他們不斷地在問這個「仁」是什麼。「仁」其實是時時刻刻心中都有他人、都有其他的事物,這很難,而且我坦白說,我自己的性格在這一方面很有缺陷,這跟家庭成長的背景也有關係,我很容易陷在自己的思想裡頭,而不能夠時時刻刻都能夠真實地照顧到其他人的狀況跟情緒、感受,所以我覺得我自己更需要學這個,很不容易。人容易活在自己的想法裡頭,而忽略了、或者沒有去好好地照顧到其他人的感受。而這個事情,本身也是一種「誠無為,幾善惡」,你自然會明白的,因為當你的心不仁的時候,其實你也會不安。可是,真的要做到仁很難,所以連孔子都說:「若聖與仁,則吾豈敢?」這個事情不容易,只有顏淵是「三月不違仁」,其他「則日月至焉而已矣」,我就是那個「日月至焉而已矣」的人,很慚愧地跟諸位講,就是要「勉」,「勉強而得中」。     

我也很坦白跟你們說,我的層次就是這個層次,我不敢說我有什麼高的層次,是不是已經值得其本體、心體,就是已經渾化了,出來都是譬如說像陽明、像朱子、像聖賢……的境界。那樣的境界照理說是時時刻刻起心不違仁,時時刻刻都是「誠」、時時刻刻都是「靜」,不容易,我沒有做到,坦白跟諸位講。但是,我只是覺得自己生命的感受說:能夠多做一分,生命就更美好一分。這個感覺我倒是真實有的。所以我一開始就跟諸位說,我從來不敢自居聖賢,離那個境界恐怕還滿遠的。「困而學之」,我是很努力、勉強才在那裡學習而已。我得到的心法,自己最受用的大概是這三個,這正好是道學家們所最喜歡講的幾點,「涵養須用靜」是二程一直到朱子教人最重要的法門;「誠無為,幾善惡」是周濂溪教人的關鍵;「仁」,我想這是孔子所教人的關鍵。     

我在這裡講儒學,別無奧妙心法,我也不是禪學,禪學或許有些方法能夠怎麼樣子地修煉他的心體,然後一下子獨得了一個本體,結果就說我出手、言行都是道妙,我不是那個路子,也沒有那個本領,坦白說,我也不太相信那個路子,因為那會有他的問題。從儒家來看,會有什麼樣子的問題呢?就是妙則妙矣,但是我也很坦白地說,很多時候具體的事情不見得能夠處理得好。朱子是從禪學出來的,他自己也懂得很多道妙,但是後來不走那個路子。所以,或許是我自己不足,我還是比較獨守道學家所教人的這幾個心法,這一點供諸位參考,大概是這個樣子。   

生:那個我想聽老師對於力行的一些闡述。     

師:力行?我想,最重要的,就是你時時刻刻地用心在這個上頭。如果講「誠無為,幾善惡」的話,那就是力行了,什麼叫「力行」?「力行」就是時時刻刻,「涵養須用靜」就是時時刻刻,求仁也是一樣時時刻刻。而且,事實上我的生命經驗裡告訴我,只要我一離開這個,人就覺得不好,所以這裡面講的是人生最核心的東西。     

——吳展良《通書》講述

相关文章

  • 转载| 吳展良:「涵養須用靜」是要時時刻刻「力行」

    學生:老師,我想表達一下我自己的一些體會,好比說在一些經典裡面講說:你的真正最重要的是根本,但是,這個根本要怎麼去...

  • 時時刻刻

    時間在每個人身上烙下烙印。在除去親人的所有人中,我只求歲月可以你好一些,祈望時光可以慢一點。怕你一天天的變老,怕你...

  • 八個問自己的問題?

    早晚有一天,我要做到『時間自由』。為了長期目標,我必須重新思考以下問題: 1、我必須要關注什麼? 答:時時刻刻關注...

  • 转载| 錢先生的修養功夫:行止坐臥皆敬定

    摘自吳展良教授《學問的入與出:錢賓四先生與理學》一文: 錢先生自年輕時便力行理學與儒、釋、道三家有關修養的人生教訓...

  • 《传习录》初鉴 其七

    引:問:“靜時亦覺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先生曰:“是徒知靜養,而不用克已功伕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人須...

  • 時刻

    渡過,才知道過 熬過,才感悟過 時間,沒有終點 時刻,消失不見 總想,總是總感覺 總有,總去總比較 感謝這一時刻的...

  • 空白

    空白時刻! 想什麼都不對 身體總是有一股悲傷 時刻等待著鼻息酸觸 靜靜數著呼吸 多想一個字都害怕是錯誤...

  • 時時刻刻 观后感

    这部電影講述了三個時空,三個不同生活狀态的女人。 第一個,是一個天才女作家,伍尔芙,之前有自杀2次,她具有非凡的創...

  • 安分地

    安靜地,當個認真工作的人 安靜地,還是文字,還是音樂,讓心沉澱 有時候很自私,沒有女兒在身邊的時光, 但卻時刻想著...

  • 不耐裡頭的時時刻刻

    「大家只是在換個方式,把原來相同的事情,換個包裝講的美美底而已嗎?」在等著被追殺,沒有靈感的週一晚上,我百無聊賴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转载| 吳展良:「涵養須用靜」是要時時刻刻「力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lm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