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三七。

龙应台是这么形容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的: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小时候的我,或许还不懂得其中半点滋味。而如今的我,却深刻的体会到了,那种心酸。
01.
回忆倒退。
时光匆匆。暑假过去,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
而我也不例外。去了外地的一所学校读书。
我的父母都很惊讶,一向爱热闹的我,居然选择了一个人去远方。
开学是在六号。妈妈一早就买好了去我学校的火车,便一直催着我准备好行李,各种必备的物品准备的都大概齐全了,可是妈妈还是不放心,又再三检查了一遍。
火车票是六号早晨6.30的。
南方夏天的白天来的比较早。当我睁开眼睛时,窗外已经露出了鱼肚白。
房间里只听见妈妈的嗓音一直未停歇,在催着我起床洗漱,准备出发。
临行出门前,我预备带的行李便有一个26寸的行李箱,和一个小箱子,以及两个包。
我刚准备拿着行李箱,妈妈抢先一步:别动!我来拿,我拿的动,你只需要背着小包就行了!
我看着妈妈坚决的表情,松了手。我说,好吧,那你累的话一定要给我提着。
可后来的一路,妈妈依旧坚持着拖着最重的行李。左手行李箱,右手提着包,没有喊过一句累。
而我在她身旁,只拿了最轻的两个小包。
一路的风景,一路的思绪。
后来终于到了学校,我们要去排队报名。有几栋教学楼门前有很长的楼梯,我们带着行李,妈妈怕丢了行李里的贵重物品,所以一直坚持要把行李带在身边,只好随身提上楼去报名。
我刚准备伸手从她的手中提过行李箱准备提上楼,妈妈已经先我一步提着行李箱就往楼上走。
一边走,一边念叨着:没事,很轻的,我能拿的动!
炽热的太阳高挂我的头顶,偶尔吹来的一丝丝清风,却吹不散浑身的燥热。周围是拥挤的各位新生们,耳边是嘈杂的让人头晕的声音。而我眼中,只有妈妈笨重的提着箱子上楼的情景。
妈妈的身材很小,不到一米六的个头,提着个厚重的行李箱,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吃力。
而我在一旁,已经记不清妈妈说了多少句:我拿的动,我来拿吧!你在旁边就行!
态度坚决,由不得我反驳。
我默默的抬头看着妈妈的背影,不说话。可是却感觉,有一种温暖,漾开在了心里。
02.
有一节自习课上,老师放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有一段,看得我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文中是这么写的:“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
这种感觉,这种经历,我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吧,深深地。
那是一年冬天,我初二。
一回到家,入目的便是一片狼藉。
奶奶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脸色苍白近乎透明。身旁是满脸担忧着急的爸爸,地上,都是打破了的饭碗,菜汤。
我连忙跑上前,问爸爸这是怎么一回事,爸爸来不及告诉我事情的经过,带着我就一路将奶奶送去了医院。
冬天的傍晚寒风凛冽,呼呼吹着的冷风冷的我直打颤。风带着狠狠的凉意,像极了爸爸此时的手。
下车后,爸爸将奶奶背在身上,我看着年迈的奶奶一脸近乎纸态的白,奄奄一息的趴在爸爸的背上,有气无力的呻吟着。
我紧跟在他们的身后,紧紧盯着爸爸的背影。冬天的傍晚黑的很快,在夜色之中,我看不清爸爸头上的白发,只看得清爸爸宽阔厚实的背。
而脑海里,浮现的是爸爸看见奶奶进抢救室时眼中的晶莹。
那是我看过爸爸眼睛含泪,最无力的时候。
后来,经过急救,奶奶病情终于有所好转。
这样一折腾,已经临近深夜。因为我第二天还要上课,爸爸送我回家。
一路上,我依旧叽叽喳喳,来试图缓解爸爸的心情。爸爸只忍不住说我傻。虽然很轻微,可我知道爸爸笑了一下。
到家后,已经接近凌晨。夜更加冷了,寒意深重。爸爸正准备将三轮车调头,我叫住了爸爸,我说,爸爸,你先在家里睡一觉再过去吧,夜冷。
爸爸胡子拉扎的脸上有被岁月和风霜雕刻过的痕迹,而此刻写满了疲惫。
爸爸摸摸我的头发,发丝被他揉的更加散乱了。他用沙哑的嗓音回答我:不了,奶奶没人照顾,我去看着她。
一个转身,厚重的身影,与这茫茫的夜色,逐渐融为一体。
我依旧呆在原地没走,盯着爸爸的背影看,看着看着,直到眼泪模糊了视线……
因为爸爸是独生子,从小爷爷去世,一直和奶奶相依为命长大,对于奶奶,爸爸永远都是百分百的挂心。
夜依旧冷,寒风依旧在这无边的黑幕里肆虐着,嚣张着。可是爸爸的背影,深刻进了我的脑海里,那么的坚定,挺拔。
很长一段时间里,想起这时候爸爸的背影,我就会觉得无比温暖。
“爸爸,你是奶奶的好儿子,而我,一定会是你的好女儿。”
这是我在那天的日记里写下的,直到现在,我依旧记得。
嗯,你陪我慢慢长大,我陪你慢慢变老,这样好不好。
03.
现如今,爸爸头上的白发愈发有增多的迹象,爸爸真的老了。
我记得作家朱天文说过,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你我都来不及慢慢的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
而我要他们知道,我爱他们,在他们白发苍苍的暮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