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目录


上接:目录
由那上节故事,引来“七绝”小诗《龙魂》一首:
瘴气迷茫立劲松,魔云肆虐本从容。
自来无惧仪天地,笑向春阳渡险峰。
这里并录用一首“七绝”小诗《龙》,做为先导,诗曰:
蹈海飞天瑞气浓,挟风戏雨影无踪。
伴随华夏千年史,胜境山河万世恭。
历史长河悠悠漫长,下草湾,就是这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支系源头。而位临下草湾东邻的洪泽湖,更是恩泽江淮,惠及苏皖。洪泽湖,传说中是"水漫泗州城"而来,但她的真正成因,却是因为淮河流域千万年的地理演変逐渐得来的。
我们可以从她的西北部的地貌看到,她高低起伏,如同凝固了的怒涛形成一个又一个岗洼谷地。
泗洪,一个建国后成立的新兴县域,以前隶属晥境的泗县,史称虹县,建国初期隶属于皖东北的宿县管辖,后独立设县划规苏属。县府设立于古老的运河之旁,汴水之畔,隋堤之上的古镇青阳。
青阳镇四面皆水,地处淮河下游的苏北大平原,是个用水妆点起来的城市。走近泗洪的南半部,由现在的上塘乡,至魏营乡,再至官塘,向南经冯岗冯洼,又有罗岗八里岔至石桥洼骚汤岗,穿过双沟,并经下草湾,直至春秋时期,著名的鲍叔牙和管仲的故里鲍集管镇,一路向南皆岗洼交措,连绵起伏。这里是洪泽湖西岸,淮河的入水口,岭谷更迭,河流纵横,水网交措。隋唐时期洪泽湖尚未成湖,这里只是散布着许多大水塘和大水汪的"洪泽浦"。
小谷为洼,大洼及盆,洪泽湖的湖底,就是一个拥有三百一十余万亩面积的,大盆套小盒的超极大盆地,中华主要河流之一的淮河,由河南的伏牛山和大别山起源,流经安徽全境,进入苏北,流到此地,在这个岗洼交措的超极大盆地内停下了脚步。凡是大江大河,通常都有注入海洋的出海口,而淮河,却是中原地区唯一沒有出海口的特大河流。于是,千里大平原中,若大一个百里盆底谷地,在那悠悠历史长河中,年复一年容积淮水,广纳天泽,日久,聚盆成湖。起初只是一些零散的独立小湖,如成子湖.枊山湖.影塔湖等等之类,再经下流为防洪灾,修堤做坝,更加成就了诸多小湖泊连成一体的如今的洪泽湖。更有北来常有的黄河泛淮,南来的长江洪水夺淮,盈满则溢,故此,就有了"水漫泗洲古城"的现实版本。
讲到这里,二哥停了下来。
可是,我的小脑袋爪儿可没有停下来。
炎帝.黄帝,蚩尤,这都是我们的祖先;黄河,长江,淮河,这都是滋润我们生长的土地。
我,一个祖籍在鲁西黄河边上的小点点,确因天缘降生并生活在淮下的洪泽湖畔,这里美丽的山水和淳朴、仁厚、勇敢、勤劳的乡土人文,为我结下了慈爱的地之缘,我己溶于此,并将归根于此,接纳洪泽湖的传奇,传承洪泽湖的传奇,不负洪泽湖的冥冥之缘,这且不正是我的《三界缘》吗?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洪泽湖,以其愽大的胸襟,揽淮容黄纳江,岂不正是百谷之王吗?我,既于她结缘,注定要叙好这《三界缘》!
.........
这时,听二哥一旁自语道:"洪泽湖,水府天国。凡有水的地方,草木茂盛。下草湾,顾名思义,正是临水的草木盛茂之地。古代人类,找到这样一个好地方,那是再好不过的了。这里食物丰富环境优美,简直就是人类生存的天堂"。
听到二哥的话,我知道他还没有睡。就问二哥:"洪泽湖里真的有龙吗"?
二哥怜爱的笑了笑,看着我说:"关于龙,这都是神话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不过却是我们的祖先通过千万年的生活演变,创造出来的一个最伟大的图腾,她实实在在的贯穿了大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几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如今,龙,已经成了华夏的一种精神,一种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洪泽湖里有龙,这于神话故事里的龙有点不同,她是深入到了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一种力量。就象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的那样: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龙,在中国人心目中,为最大。所以,中华民族,被称之为龙的传人。
这里正有那“七绝”中之《中国龙》诗曰:
神州沃土育蛟龙,蒂固根深启汉宗。
历尽沧桑轮日月,驱魔铸梦立珠峰。
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是一条生龙活虎的龙,不是吗?
下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