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简友广场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作者: 麦小风 | 来源:发表于2022-05-21 22:51 被阅读0次

这是一部2017年的印度电影。虽然已经过了很多年,如今再看来,又有不一样的感受。

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却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为印度赢得世界级金牌。不料命运捉弄让他生了四个女儿,偶然的机会他开始教女儿摔跤,努力使女儿变成世界级的摔跤手,期间趣事多多,但也由此引发了一连串有关舆论、宗教等社会话题的事件,尽管有极大的困难,最终大女儿进入英联邦摔跤比赛并夺得冠军。

这是百度上对这部影片的介绍,接下来谈谈我的感受。

第一:不能改变的是现实,可以改变的是思维。结果因思维而改变。

如果爸爸因为没有儿子而放弃摔跤梦,不去培养女儿。那结局只能是女儿像妈妈一样14岁就嫁人,做不完的家务和碌碌无为的一生。爸爸的思维变了,女儿最终成了国家冠军,世界冠军。

第二:成功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每一份成功的背后总有挥不尽的汗水。

如果吉塔和巴比塔不被爸爸逼着每天训练,早上5点就起床,她们也不会有那么强进攻和防守力量。能力是强力训练出来的,是累到筋疲力尽还得爬起来继续训练的坚持。

第三:成长是曲曲折折的过程。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自己不放弃,最终会长出强劲的翅膀,迎风飞翔。

吉塔和巴比塔不是没有过反抗,她们因为训练苦,关掉爸爸的闹钟,偷偷换上女儿装去跳舞。后来在妈妈的一席话之后,转变了看法,所以每天努力训练。而吉塔在拿到全国冠军后,到了体育学院。她感受到了自由,她觉得自己爸爸之前的技巧都过时了,自己学到的才是最正规,最先进的技巧。所以开始享受新生活。直到比赛屡次失利后,才重新回到初心。在爸爸的鼓舞和指导下,慢慢恢复信心。

第四,如果目标是铜牌,就拿了不了金牌。坚信自己是金牌,那你就是金牌。

吉塔的爸爸坚信她可以拿到世界冠军的金牌,而她的教练却对她说:“有些人,可能注定与世界冠军无缘。”只有爸爸坚信她可以得金牌,并不断地鼓励她,指点她。是爸爸的信念感染了了她,她才可以拼尽全力,做自己。

第五,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赛场上,要学会智取。

爸爸是最了解吉塔的人,知道她善攻,而她学到了很多防守的技巧。第一赛,教练告诉她,守住。而爸爸告诉她,攻击,再攻击。她按爸爸说的,赢了。第二次,对手非常强大,善于攻击。教练告诉她,攻击,攻击。爸爸仔细分析了对手之后,告诉吉塔,防守。直到对方失去耐心,漏出破绽的时候,就是最佳的攻击时机。最后一次,爸爸被锁住了,没在现场,吉塔心里没有底气。中间输了,最后她想到了爸爸的话:“不是每次爸爸都会来救你,你要自己救自己。”“先观察对方的意图,然后声东击西。”“5分很难得,但不是没有可能。”她靠着强大的信念和毅力支撑着自己,最终,反败为胜,打败了强大的对手。


第六,我们要善于鼓励孩子,而不是总去指责。

爸爸每次都去鼓励,并用实际行动帮助吉塔。而教练,每次吉塔做的不好时,他总会说,你怎么打的……有了爸爸的鼓励,她才能勇往直前。

第七,是职业还是事业?是尽力了还是全力以赴?结果大不相同。

教练作为一种工作,他的目标是三块奖牌,铜牌也行。他的心理是,只要有就可以,这样说出去不给国家丢脸。所以他只是尽力了。父亲把摔跤看成了毕生的事业与追求,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拿世界冠军,为国家争光。所以他全力以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ph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