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理哲思
人生,只为掀起一道波浪

人生,只为掀起一道波浪

作者: 晴空蔚 | 来源:发表于2017-07-23 18:28 被阅读0次

21日早上传来噩耗,又一颗星陨落,巧合的是晚上我听了一个读书分享,聊的正是几年前看过的关于死亡的书《直视骄阳》, 出自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是时候谈一下“死亡”了,虽然单单这两个字可能就会让很多人触目惊心、浮想联翩。 

“我心伤悲,惧怕死亡”—吉尔伽美什

人人害怕死亡,这种恐惧对有些人可能是感受得到的死亡焦虑,对有些人可能不会直接出现,它乔装打扮成心理疾病或其他情绪。

“我开始深切地体会到一种无意义感,我们所做的一切注定会被遗忘, 连整个星球最终都会归于尘土。我想到父母、兄妹、爱人和朋友们的死亡,想到有一天我的脑壳和骨头脱离身体,不再属于我,这些想法实在令人不知所措。”书中被提到的一位女士如是说。

就是这种无助、被遗弃、孤独感,让人不敢细想,于是多数人选择了“不要搔那些还不痒的地方”, 然而不面对不代表不存在,人类痛苦的根源正是无处不在的死亡恐惧。

直面死亡,怎样的观点会让你能稍稍平复对死亡的恐惧:

苏格拉底:肉体死亡,灵魂不朽

伊壁鸠鲁:

1. 灵魂的死亡:肉体死亡,灵魂同时消失殆尽,宗教里“死后被惩罚”的说法会增加信仰者的死亡焦虑。

2. 完全虚无的死亡:当我活着的时候,无所谓死亡;当我死去的时候,我已经不存在了。你不会知道自己不存在了,也不会知道自己不知道了。

3. 生前与死后,对称的两极

俄国作家纳博科夫写道:

摇篮在一片深渊上晃动,而常识告诉我们,我们的存在只是一道短暂的光亮,夹在两片永恒的黑暗之间。这两头的黑暗其实并无差别,人们能平静地接受出生前的黑暗,却不愿面对那日益临近的另一头。

这一段确实给到我小小的震撼和安慰,我可以接受(只能接受)唐宋元明清时没有我,所以也能够接受(不得不接受)未来的某一天开始回归黑暗。我可以接受“一千年以后,世界早已没有我”,但想到40000天以后可能我已不在,仍然心有戚戚,可时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

浩荡历史长河,每个人的人生如此短暂,真是让人沮丧,既然到最后终将是尘归尘,土归土,那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有效的说法“波动影响”:

我们每个人,即使没有意识层面的目标或这方面的知识,也都会形成中心影响力,影响周围的人许多年甚至许多代。我们对其他人的影响会再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好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出去,直到再也看不见了。这里并不是指你的身影或者名声,而是某些特质、智慧、教导、或给他人的舒适的感觉等等。

另一方面从物理角度,每个人死后在分子水平上又将重新成为自然的一部分,重新为未来的世界添砖加瓦。

死是最终的宿命,死亡的积极意义又在哪里?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托尔斯泰的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中,主角伊凡当死亡临近时,他才真正开始觉知自己,意识到人生的意义。现实生活中,很多晚期癌症患者非但没有陷入麻木的绝望,反而做出了积极的改变,放弃了无关紧要的琐碎之事,重新安排了人生的重心。

“所有的事情我都还没有做”

对死亡的恐惧常常与人生虚度的感觉紧密相关。换句话说,你越不曾真正活过,对死亡的恐惧也就越强烈;你越不能充分体验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

面对死亡,克服焦虑,action——

尼采说:“爱你的命运,创造你所热爱的人生。”

1.珍惜和感激

“想想我现在在这里活着是多么幸运,享受当下本身已经无比欢愉!”

这唯一的人生,应该充分地、好好地活着、尽可能减少遗憾。“你现在可以做点儿什么让一年之后、或是五年之后,当你回首往事时,不再有新的遗憾吗?”

2.实现潜能

许多人之所以感到绝望正是因为他们的梦想没有成真,而更让人绝望的是他们甚至从未努力争取过。

我曾参与过一个小组活动,大家纷纷写下自己的墓志铭,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把这些品质、理想细化到自己的人生计划, 付诸于具体行动中。

人生没有定式,每个人要自己选择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充分彻底,才不枉此生。

3.人际联结

孤独感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死亡的痛苦,而实际上孤独感以不同方式伴随着我们一生,只是死亡时会强烈地感受到。

“你只能独自走过那孤独的山谷。”

在亲密关系中,一个人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越多,对方也就越容易分享他们的。你越能做真实的自己,敞开自己,你的朋友关系也就越能深入长久。

一个让人在世时就能感受到“波动影响”的方法,源自马丁·塞利格曼:

想一个仍然在世,你非常感激却从未向他/她表达过的人,花10分钟的时间给那个人写一封感谢信,在这里找一个人和你一起分享你们的感谢信。最后一步是,记得在不久之后拜访一下那个人,带上你的那封信,大声读给他/她听。

觉知所有的一切都会消逝,时常提醒自己死亡这件事,会使我们更懂得珍惜当下。

“改变从来不会迟,你也永远不算老。”

后记

当站在阳光里的人们害怕去看那死亡黑暗时,有一群人却向往那黑暗的深渊。

朋友说,为什么很多自杀或者抑郁的人在大家眼里可是华丽光鲜、名利双收,他们还缺什么呢?别人的痛苦,我们无法体会,很难懂得。

太多的诗人、艺术家、摇滚歌手,走向悲剧的宿命, 是人生遭遇、敏感性格造就了他们的才华横溢、人格魅力——给人勇气、治愈他人、感动世界,也正是这些让他们终其一生苦苦挣扎,徘徊于无尽的痛苦和孤独,终究还是逃不开自己的心魔,命运的玩笑。

如果说这叫作“万物都有时”,这些人的“来过”至少留下了波动。。。波动一代又一代的人。 如果说感性是一种罪,可只有这些诗、音乐、艺术、爱能直击人心,临死铭记。 

“我所有的自负皆来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气概都来自于我的软弱。嘴里振振有词是因为心里满是怀疑,深情是因为痛恨自己无情。这世界没有一件事情是虚空而生的,站在光里,背后就会有阴影,这深夜里一片寂静,是因为你还没有听见声音。”

这些看似阳光、开朗、关爱他人的人,很有可能只是戴着面具佯装坚强、回家独自舔着伤口、面壁绝望。也许他们的灿烂笑容只想换来同样一个拥抱,他们的温暖只想让别人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与善意。而现实又往往回应了他们什么。。。

前两天看了一个TED视频,演讲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退休警官,他说每年会有1600个人从美丽的旧金山金门大桥上纵身跃下,少数人他们有幸救了下来,而这些自杀者最需要的是理解、聆听和陪伴。

无论是死亡焦虑,还是抑郁厌世,这世界有太多痛苦的灵魂,尽可能地关心一下周遭的人,多一点耐心和时间去聆听他们,也许你就是他们的一束光、一株救命稻草,即使拨开小小涟漪也能让对方泛起生的希望 。

人世间走一遭,其实我们能做的,也只是掀起一道波浪。

相关文章

  • 人生,只为掀起一道波浪

    21日早上传来噩耗,又一颗星陨落,巧合的是晚上我听了一个读书分享,聊的正是几年前看过的关于死亡的书《直视骄阳》, ...

  • 波浪掀起思念的潮

    睡眠抽身而去 这是凌晨三点 霜降已抽干一株植物的水分 肆虐的北风接踵而至 挟首道天子之令 似乎要拦腰斩断最后一滴眼...

  • 拜托别对我细心问候

    你六一的一个赞 又掀起一阵波浪

  • 每日短文(四)

    小草不必羡慕大树的伟岸。 风吹来,大树随风而舞,小草们掀起的一片片绿色波浪,亦是蔚为壮观的一道风景线。 自然万物,...

  • 做一面湖水

    如果可以,真希望自己可以做一面湖水,波浪不惊,淡定从容,即使微风出来,波浪也是慢慢被掀起,再慢慢的归于平静...

  • 不问归期

    你千万别像风, 在我这里掀起万般波浪, 却又跟云去了远方!

  • 相思

    是谁洗净了无际的金沙滩? 波浪呵; 是谁吞没了汹涌的波浪? 大海呵; 是谁抢了大海的风头? 日出呵; 是谁掀起了日...

  • 人生波浪线

    人生不存在绝处和终点。 人生成波浪线前进,有低谷、有顶峰,每一次的低谷都是为奔向顶峰、走向正常做准备。 人生是无限...

  • 声音作者:赫伯特【第11期】

    我行走在海滩 寻找那种声音 在一道波浪和另一道波浪的喘息之间 但是这儿没有声音 只有水的古老的饶舌 却不风趣 一只...

  • 赞之歌

    点赞是一种认可, 点赞是一种情怀, 点赞是简书最靓的一道风景! 只为唯美的文字, 只为某一个人生感悟, 只为你我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只为掀起一道波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vm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