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给大家分享的是王臻惠老师的著作,感觉统合概论书籍《有能力的爱》,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触觉不足的原因”。常常会接触到有前来咨询感统及测评的家长,一般情况下,触觉是大家特别容易忽略的一个部份,甚至普遍认为触觉练习只需要坚持到6个月,触觉系统就发育完善了。其实,这是一个最大的误会。
大多数人会反馈“我小时候也没有练感统、做按摩,现在也能正常工作、生活。孩子爱哭闹、怕生、胆小、挑食…, 是因为现在年纪太小了,大了就好了”,最终以各种理由没有直接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不得不说因为大环境所致,剖腹产的数据日益增加,环境刺激量日益下降,所以把现在的孩子们和以前的我们比,那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我们必须正视孩子的需求,科学地帮助孩子多元发展。
举个简单例子,家长们都会反应,孩子小的时候挺好带的,但是越大越脆弱,越大越不讲道理,一不满意就哭闹,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出现此类现象呢?是触觉!孩子的出生方式分为2种,顺产或剖腹产。乐乐是剖腹产的孩子,小的时候比较容易激动、爱哭,家人很苦恼,明明是个儿子,怎么会一天到晚动不动就哭,一点都不坚强。虽然家人觉得很头疼,但问题还是要解决的,好在乐乐家人对感统有一定的认识,在家里或户外活动时,都会有意识地加入感统游戏,除此之外,每天坚持按摩。刚开始孩子不配合,后面变成每天主动要求按摩,最后,乐乐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非常勇敢了,会主动尝试一些高空的攀爬游戏,之前那是不可能做的事!另外,也变得非常坚强了,不再每天哭哭啼啼的,而是可以很自如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会保护自己的小伙伴,在幼儿园很受欢迎。
这时,可能又会有人想,长大了、就好了,其实不然。书中提到,剖腹产会让人的感觉发展比顺产的慢一步。但是,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虽然剖腹产会让我们错失人生中第一次最强烈也是唯一一次如此强烈的触觉经验,但是,后天足量的针对性感觉统合训练仍然可以对此作出绝大部分的弥补,只是家长们需要更努力学习感觉统合相关的理论以及操作,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才可以依然发展良好,就像乐乐一样。相反地,顺产的孩子如果出生以后没有给足各个成长阶段应有的感觉刺激,后来仍然会出现感统发展不足的情况。这也是很多顺产的孩子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小的时候挺好带的,越大越爱哭、越大越扭捏的原因,因为先天的养分已用完,后天的养分未跟上,刺激不再、能力倒退,因此,很多事情都显得力不从心,只能用哭闹表示。
弟弟是顺产的孩子,长大后却属于典型的触觉发展不足型。小时候,学步车霸屏的年代,弟弟也赶过时髦,坐着学步车的照片都是一摞,这一坐,就错失了感觉刺激的大好时机。王老师的书中提到,除剖腹产以外,学步车也会导致孩子发生触觉不足,因为过早的限制了孩子的活动空间,造成刺激单一,使孩子容易缺少关节、肌肉和骨骼等多元变化的触觉刺激,最后变成刺激不足。这不,弟弟一路的成长都在向家长发信号:小时候只要爸爸抱,爸爸就是他的人肉座椅,同时,遇到生人时就把头钻进爸爸的怀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长大了,人是不害羞了,但其余的问题来了:总是关键时刻容易出岔子,总是不能发挥出正常实力,最重要的一次小升初考试也没有例外!考试时,会常把正确理解的题答错,或出现答案对、过程错了;过程对的、答案错了的现象,最后,因2分的差距差点与重点初中失之交臂!比较幸运的是,面试的老师看到了弟弟的潜力,愿意给予一次机会,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机遇。
过了12岁以后,感统能力就会自动进入心影响身的阶段,靠家人的鼓励,弟弟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一些行为,在关键节点会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加上,平时很喜欢做运动,尤其是打篮球,相对来说也会有一些弥补,通过努力,最后顺利进入理想的高中,但过程相对还是比较辛苦的!
造成触觉不足的原因有很多种,而触觉又是最基础的神经系统,触觉的根基不稳会导致上层的其他能力无法发展,所以,孩子的触觉练习至关重要,一定要坚持到12岁,并非6个月,更不能半途而废。
由于触觉系统是一切感觉系统的通路基础, 如果触觉系统没有发展好, 除了在个人情绪反应上会有不稳定和极端现象外, 间接也影响了前庭觉功能的发展。 而前庭功能会影响人的智力发展。 家长们不可不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