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今年的新年钟声敲响,我在这个时候也在这个社交媒体上发出一张图:纵使你我不曾为伍,但也别负了三载同窗情。现在想来也甚是难为情,不知道当时的自己哪来的勇气写下这么猖狂的话...
想来在这个大学的三年,我确实也学会了不少东西,但也不曾忘记高中时班主任说的公共空间意识和不麻烦别人便是最大的品质。
首先说说公共空间意识。我还记得这是为了不让班级同学在班里乱堆放自己的个人物品时,班主任提出来的。我们都生活在集体中,很多东西难免会公用,小到一张桌子,大到一整个学校。只不过好像大家都不太在乎这个公共空间意识。以前,我晚回的每个晚上几乎都能看到自己的位置上坐着别人,气氛融洽地与该屋的主人们交流着,亦或是大家拿着瓜子零食等不计其数的物品来占用原本不属于她的空间,并且从未经过你的同意在属于你的空间里享用你的个人物品。曾经有位朋友向邀请者提出质疑,却被邀请者冠以小气之名。今天,我也愿意接受这名号,欣然接受批评和指责。还曾记得,本是一个故居的遗留者,差点惨遭被分配的厄运。但也还好,被曾经的几位天使所救。因此,在某位天使对我故友经常来故居玩耍感到不满后,我残忍地对故友说:对不起,这里已经不是我一个人的地方了,我还需要照顾到别人的感受。而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其中滋味无人知晓,但总有人以不一样的方式回报给你,而我也还有机会尝遍人间冷暖,也算幸事?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每天自我怀疑,焦虑自己问题太多,融不进集体。我跟我的老母亲聊了以后,她甩了我一句话:别累着,你管自己做事就好了,不想说话就不要说话。(母亲总是伟大呀,处处维护自己的孩子)后来我也渐渐发现,是的,三观不同的圈子别去融,融了干啥?我是已经疯了吗?我到现在也一直觉得若是你与一群人不曾交好,而且还有没有闺蜜亦或是志同道合之人的话,那必是自己的问题。所以呀,我们为何要维护不必要的社交呢?
后来,我开始渐渐明白,两人之间的价值观不一样真的会影响后来的交际。说实在的,我到今天都不懂为什么会有人认为班主任在听完某同学言论后将其情况反应给组织有一个错误的决定,难不成要等到出事情了,老师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才算是正常的事?噢,我有些理解了。我想起了某位女生遭老师猥亵后爬上天台想要跳楼自杀的新闻,底下有那么多群众在喊着嚷着“你怎么还不跳,我都等着急了...”你们在看到这些新闻以后是否会心头一紧,觉得世态炎凉呢?
再到最近由一条“贼喊捉贼”的戏码而引起的讨论,听闻某同学做了某事而被老师知晓然后在社交媒体上大骂第三者,我和朋友聊起此事,她问我大家是什么心态,我也想知道啊。纵使大家不是参与者,也总得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吧。
还想说说知恩图报的故事。微博上阅读手册说的就不错:善良没有错,只是有的人怜悯不得。我还记得在办公室跟老师据理力争的情景,也还记得跟老师极力表扬以及夸赞他人的场景,但到最后落得闲人之名号。说到底还是收不住多管闲事的心,别人的路你引不了更别说改变了,那也别求事事有好果子结出来。
这几年学到了不少,见过能自由旅游还占用贫困生名额的人,见过以朋友之名而行万事之便的人,也见过为了谋取些什么而不择手段的人,还见过了表面与你交好背后却刺你几刀的人,更是见到了左右逢源但却从未把别人放在心上的人。
姐姐说:你要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至少别刻意表现出讨厌一个人。但是那些情感都是我情不自禁要表达的啊,我能怎么办?
The more we express them, the more we may have to express.——E.M.Forest说的,所以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