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到底有没有用?

作者: 得一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6-16 09:02 被阅读216次


文/得一

最近在看2本书,一本是李笑来老师的《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一本是古典老师的《跃迁》,书中讲到一个共同的话题:群聊。

今天就聊聊群聊这事儿。

01

群聊,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从QQ到微信时代,我们一直在用,有工作群、同学群、学习群、写作群、购物群、阅读群、亲友群、歌友群、狗友群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你遇到的这些群聊,到底有没有用?或者说怎么样才能有用?

当然,在开始聊这个话题之前,我必须得把前提讲一下,省的有些杠精又得跟我抬杠了。

这里讲的有用与无用,没有什么功利性,我只是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尽量减少那些浪费自己时间的群聊,试图找到一些方法,能够利用群聊这种形式帮到我们。

这里讲的有用,就是对自己有价值,想从群聊里面获得一些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等等,如果感觉群聊纯属为了扯淡、消遣,或者无所谓的,可以直接返回,不必要参与讨论。

我们今天不抬杠、不撕逼、不钻牛角尖,正儿八经的去讨论一件事情。

02

一个群,要想有点价值,第一个影响条件,就是群里的人数和人的认知水平。

人数太多了不行,根据二八法则,一个集体、一个单位、一个群,真正产生价值的,也就那20%的人。

不信,你可以去把自己所有的群翻一遍,讲话最多的、最积极的、最有建设性的,往往总是那20%的人,剩下的80%,要么偶尔冒一句,要么永远不讲话,要么就跟你抬杠的那种。

对群聊人数和认知水平这事,李笑来还专门推理过:

在一个几十人、几百人(微信、支付宝的群聊人数上限都是 500 人)的群里闲聊,除了浪费时间还是浪费时间 —— 当然,再准确一点,就是“浪费生命”、“浪费青春”;更准确一点,是“总是浪费了大部分人的生命,不是你的就是我的”……

当群聊的参与人数,多到一定程度,大家接受信息的效率趋近于零 。

什么原因?

因为人数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脑力就开始不够用了。

2 个点之间只有 1 条线;3 个点之间有 3 条线;4 个点之间有 6 条线;5 个点之间有 10 条线;6 个点之间有 15 条线…… 100 人以上呢?

一般来说,人脑很难同时处理 3 个以上的线程,即便通过一定的训练,7 个线程已经是极限(5 ± 2),这就是为什么 4 个以上的人参与“讨论”就会感觉非常“乱”的根本原因 —— 相互之间的连接数已经超过 7,所以根本处理不过来了。

所以,从这个推断来看,人的数量和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对群聊的影响较大。

03

第二个条件,是要有主持人。

就跟那个主持节目一样,大家在聊一个话题的时候,总不能泛泛而谈,要有一个控制节奏的人、控制主线的人、控制话题的人,始终让大家聊的内容往中心线上靠拢,不能泛泛而谈。

如果一个群聊,有一个比较好的主持人,效果往往比较好,大家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去沟通、去探讨,有组织、有计划,而不是东一句西一句,你讲你的,我讲我的。

最后,主持人还能记录、总结、凝练一些高价值的思想结晶,分享给群里的人。

04

第三个条件,就是要有鲜明的主题。

或者是说,组建这个群的时候,本身就有很强的标签和主题,比如说写作群、育儿群。

当然,每一个主题下面还有很多细分类,分得越细,价值可能就越高,因为大家的火力都比较集中。

新加进来的人,经过细分类的筛选,他们的认知水平、价值观、方法论等,往往比较相似,聊起来也就主题鲜明了。

05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了,有没有现成的方法、套路,可以参考组织群聊呢?

古典老师提出的联机学习,就是个高价值群聊的绝佳案例。

用他自己的话讲,《跃迁》这本书的内容,基本靠群聊写出来的,说出来可能你都不信。

这种有组织、有计划、高质量的群聊(联机学习),主要有5个要诀:

多元、高频、提问、结构、汇聚。

多元:就是不同领域、身份、背景、兴趣等,差别越大越好,愿意主动贡献自己的想法,尽量多元化,彼此不要太熟。

高频:频率要大,最少每天集中讨论一个细分问题。

提问:提问一般是早上,早点提出来,大家可以充分地酝酿、找资料、思考。好问题是高质量群聊的发动机,关于如何提问、如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涉及一整套的方法论和工具,这里不再赘述。我本人也在学习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把下面的书买来看看。

《提问的力量》、《提问的艺术》、《学会提问》、《压榨式提问》、《提问的威力》、《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结构:所谓结构,就是大家讨论问题的框架、固定模式,防止跑偏,比如:场景-分析-概念-案例,数据-技术-金句等。

汇聚:就是根据问题,各自寻找资料,放进有道云笔记或者印象笔记里,等到晚上在群里沟通,每个人回报一遍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开一下脑洞,日常有什么灵感也可以放进这个云笔记里。

06

需要补充的是,群里没有高下之分,不同的背景和身份,才是联机群聊的精髓所在,大家只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就好。

倘若有一个金点子或好视角出来,那么整个群就跟着提升一次。

这种高质量的思想碰撞,带来的回报远远大于一个人在那思考、学习。

所以,高质量群聊的背后,其实是跨界联机学习,用答案换答案。

每个人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找对人:谁有可能知道答案?

这个方法用的好的,进步往往非常快,典型的就是李小龙。

李小龙就是一个无门无派的人,《精武门》里酷炫的双截棍,是他从美岐菲律宾武术家伊诺山度那里学的;龙争虎斗里标志性的高踢腿,是他从跆拳道高手李俊九那里学到的,他也分享给对方隐秘出拳的秘诀;他的体格趋近完美,那是用西方健身系统训练的功劳;他的步伐灵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拳王阿里的蝴蝶步。

好了,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希望今天分享的内容,能够给你一点启发,也祝你在你的领域里成为“李小龙”。

荣格说: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

最近,我在看书时问了自己不少问题,多数都是自己身上发生的,想通过这种方式,提着问题去寻找答案,顺便解剖自己。

希望能和你一起,共同成长!

《零基础写作技能》

连载文集已上线,欢迎关注!

【目录】

谈写作|学写作需要经历的5件事

谈写作 | 写作为何如此重要?

谈写作 | 好例子(证据)的标准是什么?

谈写作 | 如何找到精彩的例子(证据)?

谈写作 | 逻辑和阅读效率的关系是什么?

谈写作 | 如何让你的文章实现裂变式传播?

谈写作|只有让读者暴爽,才能成就爆文

谈写作|如何把碎片化信息,变成素材?

谈写作|格式化写作法

谈写作|我是如何写出阅读量25万的爆文的?

谈写作 | 如何才能日更如尿崩?

谈写作 | 跟着真正的大师学写作到底有多重要

谈写作 | 好文笔都是读出来的

谈写作 | 只要你肯努力,没有什么写不了

相关文章

  • 群聊到底有没有用?

    文/得一 最近在看2本书,一本是李笑来老师的《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一本是古典老师的《跃迁》,书中讲到一个共同的...

  • 读书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 写作到底有没有用

    写作到底有没有用 有一位文友(乐天派Q)说:“我也很迷茫,不知道写写写到底有没有用,每次都是有感而发吧!” 写作到...

  • 如何写作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今天有专家跟我说:写日记没有用,没有写作对象的写作没有用。我在想:自己每天都坚持日更,到底有没有用? 有人理直气壮...

  • 充会员有用吗?

    刚才充个铜牌会员,十八块钱,到底有没有用,欢迎讨论!

  • 《送你一颗子弹》 -刘瑜

    今天看完了《梦里花落知多少》,现在开始看《送你一颗子弹》看书到底有没有用呢???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用有用和没有用去...

  • 武术有没有用

    文/铁腿 武术有没有用?功夫有没有用? 我的回答是,肯定有用。到底有什么用需要思考。 单说武术在格斗上的事情。说武...

  • 2019-12-02

    公积金还可以这样用! 对于住房公积金,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交公积金到底有没有用?“...

  • 121读【谈谈努力的用处】感悟

    努力到底有没有用呢?很多人都在纠结这个问题。其实我也不知道有没有用,只是知道努力了就会增加成功的几率。如果还纠结,...

  • 日更,到底有没有用?

    图文/蓝子辰 日更,上周简书讨论得非常火热。日更,到底有没有用? 等我坚持了一年以后,再来告诉你,日更有没有用?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群聊到底有没有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mm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