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问曰:药多以味为治,味之甘者则归脾经,乃甘味之药多矣,或正人脾胃或兼入四脏,此又何以别之?
答曰:得甘之正味者,正入脾经,若兼苦兼酸兼咸兼辛,则皆甘之间味也,故兼入四脏。甘草纯甘,能补脾之阴,能益胃之阳,或生用,或熟用,或以和百药,固无不宜。黄精甘而多汁,正补脾土之湿。
山药色白带酸,故补脾而兼入肝肺。白术甘而苦温,故补脾温土,和肝气以伸脾气也。苍术甘而苦燥,故燥胃去湿。
黄芪味甘而气盛,故补气。荠苨味甘而有汁,故生津。
莲米味甘带涩,其气清香,得水土之气,故补上以涩精止利。
黄实甘味少而涩性多,是得土泽之味少,而得金收之性多,且生水中,是属肾之果也,故用以收涩肾经及止泻利。
苡仁亦生水中,而味极淡,则不补又不涩,则纯于渗利。茯苓亦然,皆以其淡,且不涩也。
赤石脂粘涩又味甘,则能填补,止泻利。禹馀粮是石谷中之土质,甘而微咸,甘能补正以止利,咸能入肾以涩精,皆取其甘,亦用其涩。如不涩而纯甘,如龙眼则归脾,又产炎州,得夏令火气而生,以火生土,故补心兼补脾。使君子仁,甘能补脾,而又能杀疳虫者,因气兼香臭,有温烈之性,故服此忌食热茶,犯之即泄。与巴豆之饮热则泻其意略同。以畜物论黄牛肉甘温,大补脾胃。
羊肉虽甘而有膻气,得木之温故补脾兼补肝。猪肉虽甘而兼咸味,得水土之寒性矣,故滋脾润肾。
人乳味甘,本饮食之汁,得肺胃之气化而成,故能润养胃,滋生血液,补脾之阴,无逾于此。
甘松味甘而香烈,故主理脾之气。
木香之理气,以其香气归脾,而味兼微辛,又得木气之温,力能疏土。且木香茎五枝五叶五节五皆合脾土之数,故能理脾也。
以诸果论。大枣皮红肉黄,皮辛肉甘,得以火生土之性,故纯于补脾胃。梨味甘而含水津,故润脾肺。荔枝生东南味甘酸,故归脾与肝而温补。
总之甘味皆入脾,又审其所兼之味以兼入别脏,则主治可得而详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