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老子虽未必懂“兵法”,却懂“兵道”。
孙子讲的是用兵,老子讲的是做人。
老子“兵道”的核心,是“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也就是“慈爱、节制、不打第一枪”这三件珍宝。它的背后,则是慈爱为本的悲悯情怀。
孙子的“不战而胜”,是出于成本核算;
老子的“哀兵必胜”,却是出于人道主义。
2.老子的价值取向,就是求下,贵柔,崇阴,尚无,喜欢原生态。
老子认为:最柔弱的,就是最安全的,最坚强的,最和谐的,最厉害、最无敌的。
3.老子提出的学习榜样是大江大海。
你的姿态越低,得到的就越多。
最卑下的就是最崇高的,最空虚的就是最实在的。最原生态的,就是最现代化的。这就是典型的“人往低处走”了。
4.老子就是个唱反调的,他公开宣布自己的种种“与众不同”:“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是认识论,讲“相反相成”;二是价值论,讲“物极必反”。
矛盾对立的双方,都是相反相成的。矛盾对立的双方,都向自己的反面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6.“正言若反”:四种解释或原因。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至誉无誉,至毁无毁。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上德若谷。达到最高道德境界的人,一定谦恭卑下,兼收并蓄,虚怀若谷。
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人,就应该往低处走,往坏处想。
反过来想,反过来说,反过来做,反过来看问题。
8.“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成若缺”;“大盈若冲”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9.无为而无不为,是“假无为”。
无为而无以为,是“真无为”。
真无为和假无为,是老子思想的两面。
庄子看见了真无为的一面,韩非看到了假无为的一面。
以有为求有为,是墨子;以无为求有为,是韩非;以无为求无为,是庄子;以有为求无为,是禅宗。
10.《周易》是变革的哲学,《老子》是不变的哲学;孔子是中庸的哲学,老子是否定的哲学;韩非是斗争的哲学,老子是转化的哲学。
一行精华:
老子“兵道”的核心,是“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的价值取向,就是求下,贵柔,崇阴,尚无,喜欢原生态。
以无为求有为,是韩非;以无为求无为,是庄子。
触动,反思,改变:
老子的思想就是不随大流,喜欢反着来。他相信世界万物都是不断在正反之间循环的,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在大家都追求正、大、强时,他却崇尚反、小、弱。反正都会循环回来的,何必去挤的头破血流呢?
学习老子的思想,就是要练习自己的多视角和多维度思考能力,不人云亦云,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特理性,去全面地看待事物,去接受事物的每一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