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惯了每次听大神的分享,都做笔记。
一直相信,即便只有只言片语,那也是我的收获,我的进步。
因为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记性是越来越不好啊。
好在还记得一句经典语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于是,便趁午休的空挡认真听完当天的课程并把听到的内容重点简单记录了一下:
一,文章的干燥和鲜活(取决于文章素材的多和少)。
一篇文章若素材少,就如同煮一道菜没加配料,实在让人无食欲、难以“下咽”。
二,任何素材必然源自生活。
每个人都是饮食男女,我们离不开世俗生活,世俗生活就围绕在我们身边,自己的经历见闻、生活、身边人的经历见闻以及生活,就是我们源源不断的素材库。
三,造成差别的核心原因是:
1,敏锐进行观察和思考的意识;
2,随时进行记录的习惯。
这两点都很好理解。同样是听别人讲一个故事,a可能前脚听完后脚就忘了这件事儿,但是b有特别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的意识,并且有一个随时记录灵感笔记的好习惯,他不仅把事件简单记录了下来,还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把整个故事的细节补全,加入了一些故事情节以及个人的看法和总结,使其变成了一篇有理有据的文章,最终b的这篇文章投稿成功,且获得了一笔业余稿费 。这就是差别啊。
当然,差别还可能在于(词汇是否丰富、修辞表达是否恰当、例子素材的多少以及贴合主题否?)
四,如何打造自己的素材库:
1.意识调整—2.准备工具—3.培养习惯—4.随时随地记录—5.经常温故知新。
对于如何获取素材,老师还给我们举了例子。
记录的格式为:时间、来源、内容、思考
例一,有意思的句子:
a,做自己害怕的事,然后你会发现不过如此。(知乎)
……


如果不是这些简单记下来的笔记,我很快会忘记了当初曾经听过的分享,曾经喝过的鸡汤。
每一次翻看笔记本,都会从中得到一些力量和启发,这便是属于自己的小小进步 !

齐悦梦想社团第110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