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作者: 第九棵香樟树 | 来源:发表于2017-10-22 11:42 被阅读0次

搞定“距离感”,可以解决情感中的绝大多数问题。

(NLP心灵治疗师创始人刘小峰老师的个人微信公号)

01

恋人间最佳的心理距离是多少?

深夜,群里有姑娘发了这样一段话。

血的教训:除非你打算分手,

否则,千万不要轻易去看他的手机。

表面上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这样的考验。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是啊,不知多少花好月圆的情侣和夫妻,

前一秒钟还是甜蜜浪漫、智商为零的恋爱脑,

后一秒钟就被对方手机里的秘密逼到了崩溃边缘,

变身福尔摩斯,目光如炬,挖掘出过往的种种疑点。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你有权要求对方对你100%坦诚、毫无保留吗?

当然有的。

你需要安全感,无法接受对方有太多的保留。

而你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

亲密关系本来就该是忠诚专一的,不是吗?

对方有权拒绝你吗?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当然也可以。

他希望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

而不是像连体婴一样,完完全全失去隐私。

这同样很合理,毕竟谁都需要保持一定的自我。

并不是你太作,或者对方太渣。

所以,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儿?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02

不同的舒适距离决定你在关系中如何进退

认识一个男生,聪明有趣,积极向上。

然而一聊到感情问题,马上就郁闷了。

他说,前后谈过4次恋爱,全都是从异地状态开始的。

相隔几百公里,每天固定时间用微信聊一会儿,

放假去探望对方几天,他就觉得很愉快很满足。

他绝对专一,而且隔三差五会在朋友圈里秀秀恩爱,

放很多聊天截图,一波一波地撒狗粮。

异地恋还能保持这么高的黏度,简直羡煞旁人。

可是,一旦两人结束了异地状态,

来到同一个城市过上“稳定”的生活,关系立刻冷淡下来。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他失望地发现,

那个独立、精致、有个性、近乎完美的女神,

竟然会因为他加班耽误约会而斤斤计较,

会宅在家里连续好几天不洗头发,

会喋喋不休地抱怨工作上的不顺心,

会拿他和别人家的男朋友作对比,

会有意无意地偷看他的短信和电话……

之前所有对理想爱情的设想,全都在现实面前触了礁。

唯一可以想到的办法是逃避。

假装加班,假装出差,假装和哥们儿出去玩,尽可能缩短一对一相处的时间。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而结果往往是,对方越来越没有安全感,终于心灰意冷地离开。

而他又心有戚戚,试图挽留。

几番纠结,循环往复,耗尽了情绪和心力,身心俱疲。

他叹气:感觉伤害了对方,又实在没有办法自我妥协。

亲密关系中的许多恐慌和伤痛,

其实是因为双方在“距离感”问题上的需求存在差异。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她不知道他为什么忽冷忽热,

他觉得她黏人的样子又可爱又可怕,

两个人好像永远不能处于同一个频段上。

她哀怨,我需要你的时候,为什么你总是不在?

他吐槽,我想一个人清静的时候,为什么你不肯放我一马?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其实,每个人都在心理设定好了一个“舒适距离”。

有的人愿意共享所有的账号密码,每天和另一半形影不离;

有的人不介意偶尔被对方查岗,但希望保持基本的独立和隐私,彼此社交圈最好不要完全重合;

有的人想要更多的自我空间,从银行账户到社交圈子,都互不干涉。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当双方设定的“舒适距离”不一致,

心理安全区遭受冲击,矛盾便会产生。

大家都希望借着爱的名义,

把对方拉到自己的舒适区里,而不是主动去适应对方。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在“距离感”问题上所遭遇的挫败,

往往能促使我们引申出更多的限制性信念。比如:

我不适合谈恋爱。

我太黏人,一点出息都没有。

我总是遇到伤害我的人。

我在感情中是得不到幸福的。

这些令人心灰意冷的信念,又会衍生更多悲剧剧情。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03

为什么我们总在玩“追与逃”的游戏?

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那个根深蒂固的“舒适距离”,最初是如何被设定的?

它源于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

我们在人生最初的那段时间里所经历的心理阶段,叫作共生期。

共生期里,婴儿和妈妈是一个融合体,

相互依存,不分彼此,完全没有“独立”和“隐私”的概念。

那是一种平和温暖的状态,有着足够的包容、接纳和滋养。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但是,过度亲密也带来了过度干涉和介入,

当婴儿渐渐长大,母亲可能仍然无法尊重ta的独立性,

试图包办一切,让婴儿失去了心理成长的机会。

另一种可能性,

是在共生期里没有得到过足够的爱和关注,

于是一生都在苦苦寻求着“母亲”,

试图和另一个人重新建立起母婴般的共生关系。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比如郑爽,这个总在爱情里卑微到尘埃里的姑娘,

可以为了张翰,不惜动刀整容,

为了能留住胡彦斌,不惜无底线包容他的花心,就为了换取更多的关爱。

而一旦感情出了问题,她总是弃工作和生活而不顾,仿佛天塌下来一样。

对郑爽们来说,爱情就是未得到的好的母婴关系的补偿,她以前有多失望,现在就有多渴望。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第二个心理阶段,叫作反依赖期。

3到5岁左右,许多孩子自我意识开始爆发,

想要离开共生关系,独立探索世界,寻求自我的边界。

共生满足了依恋的需求,却无法使人拥有自我,

而反依赖期正是接触这份精神饥饿的时机。

我们开始“反叛”父母,思考“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可以做到什么”等问题。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生命早期经历过的心理剧情,常常在亲密关系中重演。

在一段关系的刚刚开始时,

双方会首先进入亲密无间的共生状态。

但这样高粘度的感情至多持续3年左右,

一方或双方便开始“撤退”,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拿回到自己身上。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纠结着“他对我的感情是不是变质了”的原因。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此时,沉浸在共生期剧情里的人,

会把“舒适距离”设定成“不分你我”;

认同反依赖期剧情的人,

则会把“舒适距离”设定成“要有个人界限和空间”。

前者属于焦虑型依恋,渴望安全感,最害怕被抛弃。

每一次不被及时回应,

都仿佛被独自扔到了喜马拉雅山顶上一样绝望。

只有和对方心理零距离时,才能多一点点安心。

他们会不断地向对方求证、追问那个经典问题:

你到底还爱不爱我?

他们会摆出一副要为对方付出一切的姿态。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后者则属于回避型依恋,渴望自由感,最害怕被吞噬。

对他们来说,“我想静静”并非说辞或玩笑,

而是非常重要的需求。

如果一段关系要以失去自由为代价,

没有足够的空间和距离,那宁可不要。

面对所爱的人,他们同样会一味地逞强,反复强调:

我一个人很好,不需要那么多爱。

要么辛苦地追,要么慌忙地逃,亲密关系由此陷入死循环中。

想走出这个有关距离感的困境,

需要成长到第三个阶段——整合期。

在这个阶段里,距离感的问题依然存在着,

但我们无需使用生硬、恐慌或伤害性的方式来表达需求,

回应彼此,个人边界也变得更灵活、更有弹性。

焦虑型依恋的人,在整合阶段要学会反求诸己。

宁静曾在微博上写过一句话:

任何用危机感换来的安全感,都叫强求。

20多岁的时候,她因为害怕嫁不出去,

而匆匆答应了一个求婚,

虽然她心里清清楚楚地知道,她并不爱对方。

经历了一次次幻灭,在许多年后,

她终于修炼出了踏踏实实做自己的勇气,即使单身也能活得精彩璀璨。

当你带着生死一线般的恐惧向对方索取,对方是无法满足你的。

即使他为了讨你欢心,愿意让渡出全部的自由,把所有秘密都向你公开,你依然会怀疑他有所隐瞒。

安全感终归是强求不来的,只能自己慢慢培养。

回避型依恋的人,在整合阶段要学会表达脆弱。

表面上的刚毅,埋藏着更深的无力感。

无力到不愿面对自己的“弱点”,

无力到非要切断和别人的心理联结。

而真正的强大和独立,在于外柔内刚。

这是相辅相成的一体两面:

内在力量充足,就比较能够坦然展示脆弱;

而越是敢于承认自己的局限性,越是能让内心笃定沉着。

结束追与逃的游戏,要点在于整合内心,走出过去,来到当下。

04

伴侣之间最好的状态是怎样?

去年冬天,有个读者在我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说,

她理想中的亲密关系,是舒婷《致橡树》里的那样,并肩抵挡风雨,相互扶持。

后来她恋爱了。

她的男友也喜欢《致橡树》,

希望两个人可以在这座一线城市里奋斗扎根,共同经营未来。

可她觉得,男友一点也不体贴她。

加班到晚上11点是常态,几乎没有约会的时间;

各种节日纪念日都是一模一样的红玫瑰和费列罗,

对她的新衣服新发型也毫无反应。

本以为共同奋斗的过程会让心越来越近,

谁知道却连恋爱都没空谈了,几乎成了陌生人。

向男友抱怨,他满脸的委屈和不解:

我努力工作,有什么错?

她一口气郁结在心口,又跑来问我:

亲密关系中,什么样的距离才是最理想的?

这个问题不存在标准答案。

你希望积极上进之余再多点小情调,

他觉得先专注事业才是硬道理,

这都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并没有对错高下之分。

而且,无论你看过再多的爱情故事和小说、影视,也很难找到一种模式可以被直接套用。

因为你和他对“舒适距离”的设置方式,和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可能相差甚远。

对距离感的把控,自然有所不同。

亲密关系中的最佳距离,

要靠你亲自去觉察、沟通,

最后找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觉察的重点,是锚定自己当前所处的状态。

你是停留在注重亲密的共生期,希望双方有更深度的自我暴露,还是追求独立的反依赖期,并不想被24小时绑定?

诚实地回答自己:

在这段关系中,什么样的距离状态是我当下真正想要的?

第二步,是不带评判、预设和指责地与对方沟通。

既然彼此对“舒适距离”的概念不同,

那么他没能严丝合缝地满足你的需要,

也不代表他不爱你或是故意与你为难。

沟通的目的不是一味“求同”,而是让对方看到你的真正感受,同时了解对方的核心需求。

在呈现自我时,避免伤害性的沟通方式,如:

你完全不理解我的感受!

你对我一点也不上心!

你怎么可以这样做!

将它们换成坦诚而温和的表达方法:

我希望我们可以多花一点时间在一起。

今天有点累,我想先一个人呆一会儿,清空一下大脑。

在了解了双方心理需求、尊重彼此边界的前提下,

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商量出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舒适距离”方案。

比如,每天可以花一点时间单独相处,以你们喜欢的方式。

比如,周末不必非得一直腻在一起,可以有各自的日程安排。

又比如,我不再突击查岗,但你适当的时候可以主动报个平安。

在关系中寻找最佳距离的过程,

其实也是一个实现分离个体化的过程:

我们不再是黏人或者叛逆的孩子,

而是开始学着以成人的方式来应对问题,圆融地解决矛盾。

我们开始亲自去关注自己的内在需求,

不再苦苦指望着伴侣做到“比我更了解我”。

我们的世界不再非黑即白,

不再除了“爱”就是“恨”,

不再那么容易掀起一波又一波滔天的心理灾难。

在电影《遇见你之前》中,有一句很有智慧的台词:

你不能改变别人,你只能尽量去爱他们。

接受人与人的不同,也接受大家都是普通人、有各自的弱点和执念这个事实。

不要害怕距离,也不要过度依赖距离。

亲密关系是一场双人舞,放松地表达自我,试着相互配合,如此就好。

-END-

©作者:Miss柳,心之助签约作者,厦门大学文学硕士,企业PR,咨询师。喜欢神秘学,好奇心强大,在动荡世界里安然享受人生。首图图片来自花瓣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 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搞定“距离感”,可以解决情感中的绝大多数问题。 (NLP心灵治疗师创始人刘小峰老师的个人微信公号) 01 恋人间最...

  • 每段好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恋人间最佳的心理距离是多少? 深夜,群里有姑娘发了这样一段话。 血的教训:除非你打算分手,否则,千万不要轻易去看他...

  • 每段感情都有他存在的意义

    今天也突然想明白,喜欢不一定要在一起,也许做朋友是很好的相处不管有没有未来,开始的时候慢一点别那么着急,那...

  • 那个带着我吃烤串的男孩

    每个女孩都有一段作到死的感情经历,每段作到死的感情中,都有一个能无限包容你的男主角。 一段纯粹的感情多数是从大学开...

  • 每段感情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每段感情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张欣和潘石屹。一个是留学海外的海归,一个是来自甘肃天水,白手起家的土不能再土的农民。...

  • 有感

    恋情会结束,经历会留下,伴随着我们一直恋爱。 每段感情都有问题,又都有答案。

  • 酒越陈越香,人越睿智越沉稳

    高级的感情,最终形成精神和意识;低级的感情,只能沦为脾气和情绪。 何为高级情感,何为低级情感?事情都有一个界限,但...

  • 感情遇到这几种情况分手,不建议挽回

    最近有很多人私信我说,是不是每段感情走不到最后都是自身的错,还有就是每段感情都是适合挽回。之前就说过不是每段感情都...

  • 道听图说 二十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困扰;每段路,都有每段路的意义。

  • 在一起的时候请对我好一点

    在感情刚开始的时候大多都是你情我愿两生欢喜,我们都有一颗想要海枯石烂的心,但却不是每段感情都有白头偕老的命。 阿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段高级的感情,都有一个“黄金距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cs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