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专情”诗的“薄情”郎

作者: 晨语心阳 | 来源:发表于2018-10-20 16:01 被阅读82次
《莺莺传》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诵起这首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悼亡诗,大家一定不陌生,它的作者就是唐代诗人——元稹,能写出这样动情的诗句,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这位元稹一定是一位痴情不渝的痴男儿。事实真是这样吗?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梦回唐朝去纵观一下元稹的一生和他一生际遇的女人们。

元稹是一个鲜卑族和汉族的混血儿,父亲是鲜卑族后裔,母亲是汉族人,根据史料记载,元稹是一位标准的帅哥,长相清朗俊美、潇洒不俗。

元稹写诗很有天赋,写的诗词文采斐然,这样的天赋不仅助他在仕途上考取功名,也用这美妙的文笔俘获了众多才女佳人的芳心。

元稹的初恋就非常具有戏剧色彩,似乎注定了他一世的风流,那是在他二十一岁年少春衫薄的时候,与他相恋的少女就是后来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崔莺莺。当年,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任小官,与其母系远亲崔莺莺一见钟情。莺莺才貌双全,而且家中富有,但家族没有权势,在仕途上帮不了元稹什么忙,所以元稹于贞元十六年就离开莺莺,再次赴京应试,然后就娶了太子老师韦夏卿的小女韦丛。这段始乱终弃的经历既折磨着元稹的良心,又让他难以忘怀,所以,元稹就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回顾初恋对他爱情生活挥之不去的巨大影响。《莺莺传》后来被元代大剧作家王实甫改编成了不朽的戏剧名作《西厢记》。瞧瞧,谁还没个初恋,而人家元稹的初恋却通过这种方式流传千古,载入史册了,就冲这一点,这个“才子”也当之无愧啊!

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失魂落魄地走在长安的大街上,被欣赏他才华的太子少保韦夏卿收入门下,不仅如此,这位享有崇高地位的太子老师不顾家人反对,还将自己年方二十的小女儿韦丛下嫁给了元稹。虽然这桩婚姻在当初带有相互利用的性质:韦夏卿坚信才华横溢的元稹会有大好前程,元稹则认为可以借助这桩婚姻出人头地。但是,这对年轻夫妻在婚后却是恩爱百般,同甘共苦,天仙下凡一样的韦丛贤惠端庄、通晓诗文,不慕虚荣,在元稹不得志的时候,无怨无悔地伴着他过着清贫的生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而且还为元稹生育了五个子女,不幸的是五个孩子相继夭折了四个,这么沉痛的打击让他的妻子韦丛难以承受,年仅二十七岁的韦丛就因病去世了。此时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最高检察院的检察官,美好生活刚刚开始就痛失爱妻,令诗人悲痛无比。在妻子下葬那天,元稹情不能已,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悼亡诗,诗写得确实很纯情,很感人,说自己除妻子之外,再没有能使他动情的女子了。不过十分狗血的是,元稹的情感生活似乎并不像他诗中写的那样忠诚专一、纯洁无瑕,而是状况迭出、情史混乱。

正是这位元稹,在妻子去世之前,他被朝廷派往四川工作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他结识了薛涛——唐代四大才女之一,当时薛涛已经四十一岁,文采斐然,她的“朋友圈”亦都是文学大咖,刘禹锡,白居易常来“点赞”,元稹仰慕其才华爱慕其美貌。一到四川,元稹就自信地邀约薛涛,薛涛当然也知道对方如日中天的诗名和朝廷命官的来历,俩人一见面,薛涛当即为元稹的风流倜傥所倾倒,元稹也瞬间被薛涛的风雅美丽所征服。所以对于这份得之不易的爱情,他们只恨相见太晚,只想加倍享用。这对融化在爱的热流中的恋人“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在爱情的温柔乡里恣肆缠绵了三个多月,直到元稹被调离四川任职洛阳。分手之后,关山远隔的俩人日日靠鸿雁传书寄托相思之苦。据说,薛涛嫌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不适合随时随地给元稹写情诗,于是就直接动手对当地造纸的工艺加以改造,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便于随身携带的窄笺,独创了别具一格、流传于世的“薛涛笺”。满腹的相思,满腔的思念和满目的渴盼化作了“薛涛笺”上绵绵不绝的情诗,化作了“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的无奈与哀伤……最终由于两人年龄悬殊过大,更由于薛涛的军妓出身,薛涛还是未能抓住这个风流诗人。爱情消失了,但生活还得继续。于是她从此脱下了极为喜爱的,和“薛涛笺”一样色彩的红裙,换上了一袭灰色的道袍,将炽烈的思念燃烧成命运的灰烬,终身在浣花溪畔冷眼旁观苍凉的人间。

元和五年,元稹一贬江陵(今湖北荆州)。朋友李景俭看他孤身一人,无人照顾,将表妹安仙嫔嫁与他作侧室,促成了元稹的第二次婚姻。这个安仙嫔也是温柔贤惠,为元稹抚养孤女,然而,红颜薄命,三年后,安仙嫔在给元稹留下一个孩子后病逝。元和十年,三十六岁的元稹再贬通州司马(今四川达州)。在上司山南西道节度使(相当于今省长)权德舆做媒关照下,续娶大家闺秀裴淑为妻。裴淑是山南西道涪州(今重庆涪陵)刺史裴郧的女儿。裴郧到兴元府(今陕西汉中)权德舆处任职报到,欢迎宴会期间,和上次在川时遇见薛涛一样,元稹和裴淑也是一见钟情,顷刻倾心,并立即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三次婚姻。此后元稹以养病为名,在兴元府“乐不思蜀”,直到他同裴淑的孩子元樊满了三个月后才动身返回通州,裴淑对元稹也是一片真心,随他漂泊不定,安心相夫教子,元稹曾有诗曰“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命运是多么眷顾元稹,每次都会有那么好的女人出现在她的生活中,但是此时,这位帅哥又不安分了,先是给旧情人薛涛鸿雁传情,轻诺接薛涛到身边,随后又没有讯息,让薛涛一场空欢喜,最终由失望到绝望!

长庆三年,元稹三贬越州刺史(今浙江绍兴),开始了一生中最后一段浪漫情史——与江南著名女诗人、歌手刘采春相识相恋。具有夜莺般嗓子的青春歌手、著名女诗人刘采春,当时在大江之南、吴越一带红极一时,与薛涛同列唐朝四大才女之一。在一次演唱会上,元稹目睹了江南好声音刘采春的惊人风采。时年二十五岁、风姿妙曼的青春诗人立即勾起了元稹当年遇见薛涛时的惊艳。演唱会后,大诗人立即写了篇声情并茂的评论文章,毫不掩饰自己对她的爱慕之情。后来,元稹花了一笔钱,从欢场买断了刘采春,纳其为妾,一起共同生活了七年,直到他升官回京,才找理由抛下刘采春,独自离去。如同当年的薛涛一样,刘采春也看破红尘地离开伤心地越州,被抛弃的刘采春几年后万念俱灰投河自尽了。

大和四年,元稹四贬武昌,任鄂州刺史。第二年七月暴病,一日后便在公馆去世,年仅五十三岁。好像只有在这一次短暂的贬谪中,他没有来得及演绎什么新的恋情。

纵观元稹的一生,才华横溢,仕途曲折,情史丰富,也许元稹的情史不能用滥情多情的常规套路去评价,在那些爱慕他的女性眼里,他反而是一个千载难寻的情圣。读读元稹记录自己风流爱情的诗篇《寄赠薛涛》和《赠刘采春》吧,前者云:“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后者说:“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元稹也许正是凭借强大的人格魅力和诗人才华,引得众多才情并茂的女性自愿投身他的怀抱,自愿钻进他那情感的“牢笼”,并自愿加入他那被放逐的命运中一同轮回。反观元稹的情史,探究为什么在他不长的生命中会有那么多色彩斑斓的女人走过,而又都是形色匆匆,谁又是他真正的“沧海水”“巫山云”呢?这位写“专情”诗的“薄情”郎,只好与他的动人的诗句一样留与后人评说吧!

相关文章

  • 写“专情”诗的“薄情”郎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诵起这首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悼亡诗,大家一定不陌...

  • 原来爱一个人,真是就是一个人的事。

    我不是个专情的人,喜欢自己的会厌恶,自己喜欢的又会厌倦,所以他们说我薄情,和我那对薄薄的唇瓣一般。 可这么薄情的我...

  • 为何我专情却不长情

    “她啊,典型的薄情,喜欢玩弄别人的感情。” “就是就是,还总说自己专情但不长情。” “仗着自己漂亮就到处招蜂引蝶的...

  • 诗来源于哪里?如何写诗?

    温郎是一个诗人,他的诗写的极好。我特别喜欢他写的古风、打油诗,自由诗。 温郎自幼饱读诗书,且过目不忘。他为人风趣,...

  • 薄情多是读书郎

    “爸,我妈呢?…” 这是我母亲不在之后我和家里的一次通话,这不经意脱口而出的句子,让我和父亲当时突然都怔住了,不知...

  • 女人眼中的专情郎与薄情郎

    女人眼中的专情郎与薄情郎 原创: 檬梦果兔 个人公众号:雨夜聆风悦读会 (ID)pinganbaobei13 ...

  • 每日一词

    拆心挫骨薄情汉,昔日绕床弄梅郎

  • 玉楼春

    深深深院深深怨,深春花落一片片。深院难得消息问,恨郎薄情人不见。 恨郎薄情人不见,深院难得消息问。深春花落一片片...

  • 请让我的心长上翅膀

    原来心动只是刹那,当爱消逝之后所带来的疼痛却成为了永恒。 用什么可以排遣这浓郁的忧伤? 自古专情空悲切,薄情花心戏...

  • 读《诗经》第8天:两个冷暴力渣男,两个伤心的女人

    《日月》和《终风》都是怨妇诗。 1 《日月》先以‘’日居月诸,照临下土”起兴,然后写男子的薄情寡义。 像是在说,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专情”诗的“薄情”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dm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