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说说“一不做二不休”的由来:从前有两座山,一座山上住着“一休”和尚,另一座山上住着“二休”和尚。山上没有水,每天一休与二休都需要到山下去挑水,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

某一天,二休去挑水时,发现一休竟然没出现,他想,或许一休生病了,第二天二休再去挑水,一休还是没出现,二休就开始担心了,决定去探望一休。上山后,他发现一休正在大树下打太极拳,二休很惊讶的问道:“一休,为什么你没有挑水,还有水喝吗?”一休回答说:“这三年来,我每天挑完水,都会利用零碎时间来挖井,现在我已经挖好一口井,井水源源不断的涌出,从今以后我再也不用下山挑水了,我还可以省下很多时间做喜欢的事。”

因此,一休从此不用再挑水,二休却依然不能休息。
那么问题来了,你目前的工作是在挑水(获得暂时收入),还是挖井(获得持续收入)?
曾经在一个李嘉诚关于财富的讲座中,他问台下的听众:“知不知道什么是有钱的定义?”他表示:“有钱的定义是:当自己不工作或失去手头的工作时,还可以让自己及家人衣食无忧的生活下去。”
这其实不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睡后收入,财富自由吗?
在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中提到的三种个人商业模式中,我们大部分人属于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一份时间出售一次),而第二种(一份时间出售多次)和第三种(购买别人的时间再出售),因为要求高所以占的比例较少。
近两年特火的“斜杠青年”,就是第二和第三种的个人商业模式。其实“斜杠青年”并不是突然就出现的,而是社会发展到现在所带来的一种新的职业产物。
你可以在家办公,可以通过写作、通过画画、通过玩游戏,通过直播来赚钱。
然而斜杠青年不是你想做就能做。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斜杠青年呢?
01定位
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首先拿出一张白纸,写上自己喜欢做的和擅长做的十件事,给每一件事情的喜爱程度打分,然后排序。
02模仿
这里的模仿并不是模仿一个人,而是要你模仿一群人。这就好比猫叔说的社群力,在读书营这个社群,有各行各业的牛人,又好比猫叔说的朋友力,和优秀的朋友在一起。找出一群最厉害的几个人进行模仿,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深度的模仿。
03刻意练习
如果只是简单的深度模仿,还是停留在表面上,每个人经历的事情和认知等各方面是有区别的,毕竟最了解自己的那个人还是你自己,所以这时候就需要进行刻意练习。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练习步骤,然后进行及时的反馈和纠正。
04迭代
当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有了一定成果之后,就可以向其他人提供有价值的分享,而不是一定要准备得非常充分。
例如要你写一份干货,你可以先写几段,逼自己跳出舒适区。
又或者演讲分享,可以先演讲15分钟,然后慢慢延长时间到30分钟,再到45分钟。
运营社群也是,可以先从小助手做起,边学习边成长。
迭代不是重复的做一件事情,而是在每个阶段都可以获得新知。
最后总结:选择比努力重要。聪明的你,知道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发展自己另一面的实力,来帮自己找到一份持续的收入,来帮自己找到未来的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