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作者: 爱瑋儿 | 来源:发表于2017-01-22 22:36 被阅读1173次

文/图 爱瑋儿 

妈呀,整个图就花掉我一小时

做梦也没想到我有一天会进银行上班。

还是世界排名Top 10的全球500强外资银行。

幸运的我几个月前刚开始写作就以一篇《离开教师岗位,是我蓄谋已久》把上班专题的美女主编读得梨花带雨,自此情定简书。

这一篇不打算再惹哭各位看官,只想如实记录我不做老师后突破重围、第一个拿到外银offer的那段切身经历。

先交代一下当年的应征条件:

1、金融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此条+3分)

2、三至五年同业相关经验(此条+4分)

3、大型外企管理工作背景(此条+5分)

4、未婚未育(此条倒扣10分)

很不幸,最后一条才是我的,前三条属于另599位竞争者(入职后HR透露的数字)。并且那年,我是29岁高龄还待业在家的一枚剩女。

所以,第一次看到这家名闻遐迩的国际金融集团用《 前程无忧报》的整个版面登出大幅招聘广告,我竟然直接忽略。

这么高大上的单位,跟“三无”待业女青年有半毛钱关系?想都表想!

虽然距离上一份工作,我已经在家快半年了。

找工作这事儿,对于即将而立的我急不急呢?

要说急是因为收入,那我还真不急。当老师那几年周末帮虹桥开发区的日企老板教普通话和沪语,报酬高过单位工资。除去三分之一薪水上交父母,工作六年就攒下了10万现金,这对千禧年前的毕业生已是一笔“巨额”存款。

说是待业,我的脾气从不允许自己“等待”就业。顺利应聘一家知名外语培训机构兼职获取25块一小时的授课费,看到我早出晚归“正常上班”也不至于叫父母太担心(只是没告诉他们一周有三天没课我也出门逛到下班)。

现在想来那段日子,倒成就了若干年以后我freelancer身份的雏形。

你说不急吧?我也急。自从阔别旱涝保收的事业单位,两年中跳了两家单位,算是填补了外企经历的空白,但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进去后才发现:岗位能胜任,志趣却不相投。

三十岁的门槛越来越近,多多少少给到我一份无形的压力。而性子里与生俱来的那份执拗还“死撑”着我宁缺毋滥的原则。因此陆续收到的几个offer,几番斟酌还是放弃。

我相信一定有契我心、合我手的一份职业在前面召唤,除她之外,一切都是将就!就好像我对待恋爱的一贯态度。

那天又花一块钱买了一份《前程无忧报》和一份《人才市场报》,那个年代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仍在嗷嗷待哺,报纸是我找工作的主要渠道,英雄打字机一份份输出的英文履历表和求职信是我投聘的唯一工具。

对,就是那天,清晰地记得是4月28号,我再一次看到了一整个版面的大幅招聘广告。或许那天春光明媚,那红色的边框和底下Logo旁The World's Local Bank的标语尤其醒目。

于是定睛细读英文的招聘要求,咦?人家招的不是Banker,而是Training Professional哦!可具体做些啥呢?没写。只说如果确信自己有足够的passion和talent,就不妨一试!

是啊,不妨一试!不行的话最多也就一个信封和一张邮票的成本!何况,走出校门后就一直“幻想”着有没有一种职业可以让我把教育经验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呢?

恰好,Part-time Trainer的经历又可以让我充实进履历。BTW,那时候我的每一份应聘信都长得不一样,所以没有复印设备并不对我造成任何影响,反正每一次的Cover Letter和CV内容都是为我投聘的单位和岗位度身定制。

正美美盘算着怎么改简历,再一看,末尾投聘截止日期写的是4月底,啊?那不近在眼前?才想起这广告其实已经登过N次,只怪自己妄自菲薄,这才有辣么一点动心。

万一邮递员叔叔提前放假,岂不误我前途?要么算了?管它呢,投了再说!

就是这不抱希望的希望,却在寄出应聘信的次日就接到了HR来电,通知我当天就去面试,那天正好4月30日。

后来才知道那天只是“一面”,还有二面、三面、四面……额,究竟几碗面?之前三家单位可都是一次面试便一锤定音,大公司就是牛!好吧,姐也属牛,就当练手通关游戏,看我能赤手空拳杀到第几关?!

一面就是和HR见个面,简短地聊几句,相互做个介绍。估计只要不是长得“歪瓜裂枣”,表达能力过得去,都能顺利受邀进入第二轮——瞬间将人打回原形的笔试!

整整一房间候选人哪,操香港口音的监考官二话不说,每隔20分钟发下一份全英文试题册,连续发了三次!科目酷似语数外,一下激活了我高考前埋头各种模拟卷的惨痛记忆。

交卷时一个个抬起头脸都憋得通红,出门时都嘟囔着“天书哇,根本来不及做。没戏!”我笑笑,心想:还是乖乖再去买份报纸吧。

不料一周后通知去三面,我怯怯问:“我难道不是做得很差吗?”HR幽默答曰:“别的更差!哈哈,开玩笑啦!语言和逻辑都还蛮不错的。”好一个安慰奖。

很多年后,我有幸成为一名人才测评师,才知道我做的那个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叫 Aptitude Assessment,用于测试应聘者的数理及语言推理,清晰的逻辑思维对银行从业者是基本。

第三轮面试我见到了人事经理和未来的上司,他们交替让我举了很多工作和生活中的实例。这个我一点不怵,无论独立作业还是管理团队,栗子几乎顺手拈来。

然后又安排我去一个小房间独自完成了一份有关KYC(不是KFC,是Know Your Customer)的问卷,基本是对银行个人和企业客户的分类甄别。没有任何金融知识的我这次又完全依靠common sense和文字理解力答对80%。

见过两位leader后我加入这家银行的意愿和信心明显有增无减,因为从他们的谈吐中我感觉这是一家对人才不拘一格的企业,不妨一试的侥幸不知不觉中转变成孤注一掷的决心。

5月中旬终于迎来了最后一轮面试,这次其实是好几轮的合并,包括一个半命题的课程片段演示和一个学习活动的即兴设计和实施,依然是全英文,之前的二位经理扮演我的学员。

必须感谢我近五年的讲台经历,在学校里我是所有老师中第一个尝试用PPT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也是第一个在传统课堂里加入role-play等互动设计的外语老师。

所以这样的考题不会让我怯场,而且针对第一环节我有充分的时间在家准备。我查询了很多资料,不仅把课件做到尽善尽美,对着镜子掐着秒表的rehearsal就进行了不下五次。

第二环节当然就只有临场发挥,只给了我10分钟时间和一堆玩具,我告诉自己“不要慌”,一切顺其自然。

果然等两位“学员”进门,我究竟说了啥做了啥现在已经记不大清,只记得demo做完两位经理就笑容可掬地和我聊起了薪酬期望。

那一刻,我心中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自我感觉表现还算满意,忐忑的是履历上这段空白的时间段会不会受到质疑。

有一刹那我想是否需要编个理由以免前功尽弃,但立刻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我还是选择实事求是,主动告知我前一份工作的离职原因和为什么不轻易重新开始一份全职的真实想法。

我被告知如果pass,通知会在一星期内发出。

不得不承认,这个兼具挑战与趣味的通关游戏让我随着参与的进阶fall in love,专业的招聘流程所折射出的Open,Friendly和Energetic的企业文化更是吸引我加入的原因。

回家和母亲聊起整个面试过程,我告诉她这家公司如果要我,开我3、4K工资我也去,母亲说只要我想好的一定不会错。

一星期后,我没等到银行通知,却来了另一家公司的offer,对方的总经理非常器重我,让我6月1号就去报到,这时5月只剩一周。

而心有所系的我恍若等待恋人的裁决,心情重启了一轮跌宕,好不容易又熬过五个工作日,依然杳无音信。

我冷静回忆了一面到终面的所有细节和感受,说服自己落选一家大公司也很正常,杀到最后一轮不算丢脸,全程参与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说是这么说,内心有个不服气的小声音最终让我鼓足勇气拨通了人事经理留下的电话,我如实说明了境况,没想到人事经理立刻向我连连致歉并急切询问对方开出的条件。

至今清晰地记得他在听筒那头的原话:“你可是我们第一个写进名单里的,已报香港总部,流程走得慢了些,我去催!”

我也至今无法形容当时听到此番回话的心情,犹如失而复得的爱情。只想大喊一句:“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我写了封亲笔信婉言谢绝了另一家的邀请,同时在人事经理的特批下,提前完成了体检和背景调查等例行手续。

后来我知道其余offer在6月中旬才陆续发出,还有三位一个是国际金融硕士,一个有丰富的金融业培训经验,还有一个是知名500强的培训主管,我们四人加上老板和助理组成了这家金融集团在中国区培训部的第一梯队。

历经一个月面试和又一个月等待,7月1号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段待业生涯正式宣告结束。

拿着白板纸把Workshop开到公园的也只有我们团队吧

加入银行后的故事恐怕要另起篇章,我只想说此前所有的等待比我想象的还要值得!这是我所经历过的企业里与我个人价值观最最契合的一家,它教给我能力胜过资质、诚信高于一切的职场金律。

富有戏剧性的是,我在这里还巧遇了我曾教过的三个学生,当年我是他们的英语任课老师,大学毕业后他们又应聘进来成为我负责的新员工学院的学员。这对我无疑又是另一种完满。

两年后,我通过集团的Assessment Center,跳级晋升到AVP的职级,辅助老板管理已发展至近30人的团队,工资翻番并获得干股奖励。第三年,作为老板的deputy和successor代理她休假期间的所有事务并参与高管会议。

而今我已离开银行多年,变身一名服务企业及个人的顾问与教练。所接个案中就有一些涉及职业转型规划,借我自己这段经历和大家总结一下我最大的体会。“上班族”们如果觉得多少有些借鉴,拿走不谢:

一、如果正处于生涯转折期,不妨尝试放空一段时间,“骑驴找马”恐怕反而耽误你!

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学生流行在毕业后做一次长期旅行,体验与过往环境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主要意图是认识自我和与社会联接,这段间隔年被称作Gap Year。

在经历了加入外银前的大半年空挡期后,我突然发现这个美妙的做法完全适用于职业人群,尤其当你对前途有所迷茫、考虑转型的阶段。

当你日复一日重复习以为常的工作,或只是通过跳槽获取更快的涨薪幅度,你或许可以达成短期目标,但你大脑的运作停留于浅层而难于产生突破性创意,你的眼睛也因低头赶路而忽略未来的蓝图。

唯有“裸辞”可能为你带来安心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在你瓦解的舒适区外另辟蹊径。

这段“间隔”未必要长达一年,一个月、三个月、半年都可以。

这段“间隔”也未必要去旅行,只要走出去,多与不同的人交流,甚至可以做一名志愿者,投身和教育、环保相关的活动。

有什么好处?说大了,你的职业乃至人生都有可能因此收获更为丰满的视角;说小了,你至少可以自由安排你的时间,不必偷偷摸摸为请假面试而犯愁。

外边太阳那么好,刚从一个商务楼出来,又何必急着把自己又关进另一个?

二、如果不想在求职筛选中成为“分母”,那么你必须在履历上玩点“个性”。

就像之前提到的,我不会用千篇一律的CV投聘所有感兴趣的工作机会。我一定会花时间研究我所应聘的这家公司的官网,着重阅读与该公司的愿景、战略、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以及员工职业发展有关的版块。

为什么?我是在“嗅”这家公司的味道。

毕竟你在进入一家新公司之前很难全方位地了解它,好在互联网让这个世界变成平的。

搜索尽可能多的资讯有助你预判企业对人的要求和你入职后的适应性,其中价值观一致尤为关键,决定你能和雇主“联姻”多久。

或许你觉得这些预判有难度,那也至少要让你的履历和面试更对“味”儿,很多时候应聘不成并非能力问题,而是气场不合,你懂的!

我最反对直接从招聘网站下载简历,你想一想有多少人用上面的模板?(况且以我的审美来看那些模板长得也实在不咋地。)

网站上的简历是为了方便购买了批量招聘服务的HR做关键字排筛用的。如此有特色的你,为何不能根据你所了解到的企业和职位匹配你的能力专长制作一份个性化的履历?

心理层面上任何企业也希望自己被特殊对待,至少不至于因“审美疲劳”而连“一面”的机会都不给你。

三、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别着急!

看我参与外银面试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是有那么一些漫长和繁琐的,我猜想一定有小伙伴比我更有能力,但也一定有人耐不住这个过程而终于和机会失之交臂。

也感谢我对自己职业的初步规划,包括前一条提到的间隔年。非常庆幸自己没有因为要连接收入和社保急于去哪家不尽满意的单位报到。这坚持待业的七八个月,换来的不仅是一份理想的工作,更是此后绚烂无比的人生!

简书的这句口号不知道是谁发明的?我真的要给他三个大大的“赞”!无论求职还是在公司内部求发展,你的努力迟早会被发现。

机会这东西,如果来得早,那就对慧眼识你的伯乐心怀感恩并再接再厉;如果来得晚,就当是多给自己一些学习和打磨的时间。

身边的朋友包括加入简书以来认识的一些笔友都会表达对我生活状态的羡慕,说我好像作任何选择都能心想事成。问我有什么秘诀?要说有,就是——我一直很努力,但从来不着急。

因为我始终坚信:积跬步,终能至千里。唯一的前提,你知道你每天都在小小地进步着,没有虚度光阴。

和她有关的一切,我都收藏至今

哈哈,说了半天没交代是哪家公司与我如此珠联璧合,看楼上的照片便知。

如果教师岗位是我念念不忘的初恋,那和HSBC的相遇就如一场措手不及的热恋。第一份工作教我如何以热忱拥抱儿时的梦想,而引领我职业腾飞的企业将我打造成最好的自己。

感谢《上班这点事儿》征文,让我有机会为15年前的这段至关重要的生涯转折做一场淋漓尽致的文字回放。

#我的职场我做主系列#推荐阅读:

《自由职业八年,我为什么不做培训师了?》

《离开教师岗位,是我蓄谋已久》

《挥别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

《又到海选季,HR姐姐要怎么撩?》

作者爱瑋儿,心理学硕士,私人成长教练,管理咨询顾问,一个治愈系女子,原创不难,走心不易,关键还得好看。

从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到五百强中国区高管,随后砸掉外资银行饭碗,以自由讲师和顾问身份背包行走近30个省市。

而今居家安心撩拨文字与琴弦,拈拈花惹惹草,陪陪爱人,看看世界,偶接个案。想要勾搭,还不关注和点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水湄青萍:一一欣赏完爱主编的昨日风景,对此时现在十字路口的我,真是一种莫大的慰藉:heart::heart::cherry_blossom::cherry_blossom::cherry_blossom:感恩
  • 梧声声:写这样一篇要多久啊?
    爱瑋儿:@嘎嘣儿 这篇是在三天两夜的卧铺车厢里陆续完成的,一般短则半日,长则一天甚至数日,不包括构思和搜集素材的时间。
  • 梧声声:一直很努力,从来不着急!赞!
  • 只欢喜自渡:哪个是你呢,特别好奇。好一颗荔枝姐,手动点赞!
    爱瑋儿:@章妤嘉 后排中间
  • 字落心欢:太棒了!我最爱如此的女生。:cherry_blossom:
    爱瑋儿:@字落心欢 多谢欣赏,独立与主见是女性的终生财富
  • 龄龙:崇拜!
  • 3b37004823f9:作者好棒哦,好厉害的👍👍👍
    爱瑋儿:@浪昂萨 过奖了,谢谢你阅读
  • 雅璃简寻:后排左三是你吧爱姐:sunglasses:感觉你好厉害啊!!太牛了!
    雅璃简寻:@爱瑋儿 我看了一眼,最喜欢后排左三,那肯定就是你咯~:heart_eyes::smile:你的文章每次都又有料又好玩!赞赞!
    爱瑋儿:@雅璃简寻 眼神真好!
  • 6c8262155001: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有放弃👍👍👍👍👍👍
  • 王小路在走路:这样无憾的人生,以后有机会在写点成长的细节吧。突然发现,最近认识的大咖们英语怎么都这么好
  • 6c8262155001:知行合一👍👍
  • 3f34a195af48:没啥多说的,就是佩服!
  • 芭蕉绿了:好羡慕你有如此传奇的经历。真正是有故事的人。💐👍👍
    爱瑋儿:@芭蕉绿了 谢谢收录我的文,喜欢你的专题
  • 大鸭梨之乡:又看了一遍。有些大型公司面试流程很繁琐,人才的引进需要层层上报。等等待的过程确实有点难熬,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爱瑋儿:@小栗子的世界 后来自己换位到面试官立场,发现还是复杂点才能甄别人才,所以就能理解大公司的做法了
  • 哲学系落榜生:牛逼啊。原来是英语老师出身。通篇文字太有逼格。要不要个提鞋的。小弟愿意效劳
  • 戴老师成长记录仪:很喜欢你的文章,我现在也是一名教师,遇到一些瓶颈,已经34岁了,谢谢你给我一些希望……
    爱瑋儿:@戴老师成长记录仪 谢谢,简书里老师好多呀,互相交流
  • c286a9647bb0:看似无比轻巧,还是应验了那句话: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的
  • 风中红竹Dancer::+1::+1::+1:
    风中红竹Dancer:@爱瑋儿 谢谢,亲的文写得好!:kissing_heart::kissing_heart::kissing_heart:
    爱瑋儿:@风中红竹Dancer 祝贺荣获二等奖呀
  • 顾子木:被题目吸引到,看了这篇文,这在读大学,未来要走上教师岗位但又不喜欢当老师的我一个很大激励
    爱瑋儿:@想要优秀的刘同学 对你有借鉴很开心
  • 朕从西北来:无论对职场菜鸟,还是上班达人,都有很强的借鉴
    爱瑋儿:@撸串儿不 不同的读者能各取所需是我的初衷
  • 观复知常:专程赶来点个赞,越来越觉得职业的规划很重要。如果之前没有规划好,做好自己的每件事,打好手里的烂牌的同时,多做准备。
    观复知常: @爱瑋儿 回老家过年了。从微信公众号赶来的,跨了平台的距离,还在天地之间。
    爱瑋儿:@观复知常 多远赶来点赞呐:sunglasses:
  • 凌笑:看到那句还好没放弃,有些事真的是太恰好了,感动。
    凌笑:@爱瑋儿 我也相信 :relaxed:魔力的神奇 无法言喻
    爱瑋儿:@凌笑 我一直相信吸引力法则
  • lekli:可以接着写入职后的经历
    爱瑋儿:@lekli 嗯嗯,正有此打算
  • 爱瑋儿:@子皿悠悠 嘻嘻,也没啥,趁机总结一下
  • 沙拉随笔:太厉害了,姐姐!每一篇文都让我看到你传奇的经历!
    爱瑋儿:@沙拉的梦想 有点不甘平凡的普通人,所以就爱瞎折腾
  • 步绾:为属牛的你点赞,太棒了!
    爱瑋儿:@步绾 就是有股犟劲儿
  • 老草:好腻害👍👍👍
  • 如梦尘缘:好!
    如梦尘缘: @爱瑋儿 😄😄😄
    爱瑋儿:@如梦尘缘 多谢吖
  • 梅拾璎:对求职或跳槽的年轻了绝对太有帮助了。厉害!

    点开好几次了,就这次看见更文了,没让我失望。嘿嘿!
    爱瑋儿:@梅拾璎 我好惭愧梅姐姐,自从开始审稿就既来不及更自己的文,又顾不上阅读自己喜欢的文。他们说时间管理是能量管理,看来年纪上去能量明显不够用啊!
  • 爱瑋儿:头一回在火车卧铺车厢里写完一篇文
    知唐奶爸: @爱瑋儿 厉害
  • 子皿悠悠:传奇的经历,被你写得风生水起。
    爱瑋儿:@子皿悠悠 嘻嘻也没啥,趁机做个总结

本文标题: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go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