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玄学读书让生活美好哲思
野航读易经之一:被“看见”撕裂的世界

野航读易经之一:被“看见”撕裂的世界

作者: 李野航 | 来源:发表于2017-11-30 21:12 被阅读140次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卦》)

好莱坞许多魔幻或科幻题材的电影津津乐道地重复着一个主题:人类由于被某种病毒入侵而人性尽失、变成虽具有人形、但全然是异类的生物,它们攻击人、并试图把人变成和他们一样的生物(大量的吸血鬼的故事所表达的是同一主题)。而某些人真的相信这样的说法:在这个世界上,许多被视为人的人其实并非人类,乃是入侵人类的外星人。这一切或许在某些人看来仅具有娱乐价值,但精神分析学认为,不断重复的梦对个人有着重大意义。在一些流行性观念的背后,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集体无意识的信息。电影不过是一种集体梦,不断重复的叙事对人类而言也具有重大意义。那么,被好莱坞和某些社会观念不断重复的这个主题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它至少揭示了这么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那种让人将他人视为同类、并促使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的、与他人合作的人道主义的普世价值正在遭受侵犯并频临崩解!

因为网络的无远弗届的力量,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让人最大范围地、最容易“看见”别人以及别人生活的情态的世界,窦文涛就曾在《锵锵三人行》上调侃道:“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幸福,千里之外的人的艳照,很容易地就被你看到了”。然而吊诡的是,我们恰由于那么切近地“看见”了别人,却更加地不了解别人。我们与别人相处地那样的近,而我们与他人的灵魂又是隔得那么远。所以,窦文涛的话似乎还应该补充补充:“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不幸,越容易看见他人的私处,就越看不见他人的灵魂了”。

无疑,这是一个被视觉和图像统治的时代,人们一回到自己的家,就任由电视机和电脑中那些个零碎的图像以及说法把自己的感官与思维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这是一个漫长而不断重复的过程。长此以往,疲于应付的大脑由于难以将碎屑化的感官印象组织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将渐趋于形成一个非整体的、琐碎化的、自相矛盾的人格。并且,由于人格的碎屑化,内耗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失去整体感的人格是不能参与到作为整体的社会中去与作为整体的他人有效地交往的。陷于内耗与冲突的人格也将把这内耗与冲突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去、并制造者外部世界的冲突。无疑,“看见”的泛滥终将成为人格分裂乃至忧郁症的诱因,也将成为社会冲突的诱因。

其实,“看见”撕裂着人格的整体性是一个早就被《周易 睽卦》探讨过的主题。睽,意为看见。同时又有睽隔、隔绝之意。作为《周易》六十四卦之一的“睽卦”通过一个火炎上、水就下的“大象” 演示出一个“乖违”的局面来。在这个“乖违”的局面里,脱离了意识的无意识在那里孤独地讲述着六个梦一样的故事———当然,讲故事的主体并非某个做梦的人,而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第一个“梦”:

一匹马脱缰而去。一个声音说:别追,它自己会回来的。一个不再患得患失的人,就可以去拜访一个恶棍了。(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它揭示了一种处于隔膜状态的人的初级状态,由于这样的人没有“应与”(也就是说,他能在视觉的世界中所抓到的镜像都像野马一般脱缰而去),他可能会陷于孤独与失落。不过这一切对他而言恰恰是一个转机,因为他可以因此不受外界影响地独自地构建出一套内在的、自足的价值体系,来应付那如恶棍般的外部世界,并因此获得某种程度的对这个分裂而隔膜的世界的超然。用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的视角来看,就是必然失去主体性的人抓取镜像来建构自我的过程被打破了,自我因此意识到镜像世界那恶棍般的制造异化的影响力并毅然地展开了回归主体性的道路。当然,人因此会看见的世界的真相———从外部世界抓取的镜像来作为“自我”的东西皆具有“恶棍”的性质,它在支撑人的自我感同时,也掠夺着人的主体性,它就像一匹走失的马,自我因“马”的走失而失魂落魄。人如果回到主体性的位置上来,对它采取“勿逐”的态度的话,对镜像世界的驾驭才有了可能性。所以,“失去”对于回归主体性的人而言,是极其必要的。这是一个痛苦而又充满斗争的过程。好在,正如马克思所说:“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是锁链。赢得的,是整个世界”。同样,在人的自我整全性的建构过程中,失去的只是镜像,赢得的却是主体性。

第二个“梦”:

在一条狭窄的巷子里,人遇见了自己应当投奔的主人。(九二:遇主于巷,无咎。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当然,在一个隔膜的世界里,总有一些人试图打破隔膜而拥有外部世界。然而,最大范围的“看见”所开启的只是最大程度的盲目;最大范围的隔膜乃源于人最大规模地抓取镜像的世界以自居所带来的异化。所以,打破隔膜而拥有外部世界的结果,往往是制造着更大规模的隔膜。今天的我们,为了更便捷地和世界的另一部分连接起来,我们制造了最大规模的高速公路。我们相信,最大规模的联接必将带来最大规模的联合,并因此让我们感到更加地安全。但事实上却恰恰相反,一个拥有最普及的高速公路的时代却是一个让人与人之间最缺乏信任感的时代!因为,缺失了主体性的人在外部镜像世界所能抓住的,恰恰是镜像的异化(这正是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所上演的最为普遍的现实!),扭曲的自我意识借着高速公路所散播的是更广泛的扭曲。所以,问题并不在于联接的高效,而在于人是否找到了他的主体。人与他们的主体性的相遇,恰恰是不需要高速公路的,一条足以与自己的灵魂对话的“小巷”也就够了。可悲的是,在今天,找回自己的主体性越来越是一种奢望了,因为为了铺设抓取镜像的“高速公路”,我们已经把我们灵魂通向主体性的“小巷”给强拆了。

第三个“梦”:

看见一个人艰难地在拉车,而他的牛却被人拉住了。他颠仆于地,摔破了鼻子。但他义无反顾地仍在去往他要去的地方。他没有成功的开始,却有着不错的结尾。(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在这个人心隔膜的世界上,敌意与怀疑,是人所遭遇到的最普遍的境遇了。怀疑和敌意让我们所作的每一种走向外部世界的尝试都常常遭遇碰得头破血流的结果。这些敌意通常是隐伏着的(睽卦之中爻为坎,象征隐伏,为离,象征刀兵)。它让我们防不胜防。为什么我们身处的这个外部世界充满了敌意与怀疑呢?因为这就是失去主体性的“自我”与镜像世界的关系的本质,自我试图将镜像抓过来搭建自我,但外部镜像也在试图把自我拉入到外部世界的符号链条中成为它的一部分。这就好比一个疯狂购物的妇女通过名牌商品来装点自我,但实际上名牌商品却利用这个妇女实现了它自己的利润,并将这妇女的主体性抽空,使她沦为了一个没有生命的消费机器。这就好比人自以为在牵牛,但实际上却被牛牵着鼻子走。拉康把这叫做“镜像争夺战”。 “镜像争夺战”是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普遍的、必然的处境,在这场“镜像争夺战”被搞得头破血流是人的普遍的、必然的处境。当然,人如果能在超验的维度找到一个与自身主体性相呼应的他者(亦即拉康所谓的“大它”,亦即基督教否定神学意义上的上帝),则人的前途将是光明的,此即所谓“无初有终”。(六三爻与上九爻阴阳相应,上九即六三爻之“大它”)

第四个“梦”:

孤独的观看者,遇见了那“开始的人”。一见如故,成为朋友。虽然为此焦虑,却没有坏处。因为他终将达成其志向。(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在一个充满了图像、充满了“悦人眼目”之物的世界上,人是越来越孤独了。孤独的人必将思考:人为什么越看见,越孤独?人要求得解答,就得到存在之源头去找答案。终于,他会找到那“开始的人”,也就是“堕落前的亚当”。那么,谁是“堕落前的亚当”?就是我们每个人人格中那个初始的、还没有展开“镜像争夺战”那个“我”。对于这个“我”而言,由于还没有吃下那“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所以“悦人眼目”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他因此是整全的人、未分化的人。但人注定是要走向分化的,自从“上帝从他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做了夏娃来与他为伴”(在象征的意义上,这意味着欲望的开始),分化就开始了它的脚步,并为后来的重重危机埋下了伏笔。人分化的过程,也就是打开不满足(欲望)的过程、也就是“堕落”的过程。走出“伊甸园”,人就和他们内心中那个“堕落前的亚当”告别了,从而背负上了“罪”的诅咒。孤独的人总要抓取“悦人眼目”, 孤独的人注定离“伊甸园”越来越远。不过,如果他忽然记起了他内心中那个“堕落前的亚当”,并和他交谈,生命也就有了转机。(九四爻与初九爻构成相应关系,但两阳难以相应,所以“交孚而厉”。对于九四爻而言,初九爻即使“元夫”,亦即“开始的人”。)

第五个“梦”:

无可后悔,那宗主天下的王一口咬下了那炖烂的猪皮。尽管往前走就是了(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在这隔膜的世界上,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大都如牙齿之与石头。倘若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竟如牙齿之与炖烂的猪皮,则可以说是理想之至、不啻当上了“帝王”。罪域常人而言,自我常常为镜像的世界所绑架,而对于拥有强大的主体性的人而言,镜像的世界,不过是自己咀嚼的炖猪皮。人之能对这世界拥有更大的主宰的力量,乃之于他拥有坚定、强大的主体性。这主体性之于人,犹如帝王之于国家。主体性为人提供方向感。缺失了主体性,人也就睁着一双盲目的眼睛四处寻找,而终然一无所获。在精神分析学看来,梦中的国王,一般是主体性的象征。(六五爻在卦中居于帝位,与九二爻构成正应。九二爻“遇主于巷”,六五爻正其主也。)

第六个“梦”:

孤独的观看者,看见泥里有一头猪在打滚,又看见车上满载的并非人类,乃是鬼魅。遂张弓欲射,但又疑虑会射着人,便放下了弓箭。去往结婚的路上,满是盗贼,如若下雨,事情变就得顺利起来。(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好莱坞电影里的救世英雄常常遇到这样的伦理困境:对那些被异种侵入的人形的生物是杀还是不杀。这样的伦理困境源于那些被异种侵入的人形的生物到底是不是人。其实,在现实的生活中这样的伦理困境也是我们时常会遭遇到的。由于社会生活的普遍异化,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人形生物”们有的因为耽于物质享受而犹如“在泥地里打滚的猪”,而有的则人性尽失、已经蜕变为邪恶的“鬼魅”了。整个世界的堕落必然召唤出拯救的企图。把珍珠扔给猪并不能让猪买账,“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政治运动实际上更大规模的制造着牛鬼蛇神。作为救世主的耶稣基督,面对着愚顽的法利赛人也面临着“用火施洗”还是“用水施洗”的难题。对于《旧约》中的上帝而言,用末日的烈火焚烧世界乃是清洁人类的简便办法,而对于《新约》的耶稣,则选择用自己的受死去洗净人类的罪,真可谓“先张之弧,后说之弧”。然而人类的堕落终止了吗?在这个镜像的世界里,“猪”与“鬼”之道通行无阻,而人之道却越来越虚弱不堪。人类向着“猪”和“鬼”的堕落现在看起来是变本加厉了。然而神不会放弃人类,“大它”总在召唤“消失的主体”。 尽管“猪”与“鬼”之道就像盗贼一样横亘在人与神、人的主体性与“大它”之间,但人与神、人的主体性与“大它”之“联姻”总是势在必行,就差一个像水一样的介质了(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那么,什么是那“像水一样的介质”呢?睽卦用中爻的坎卦隐喻了那水一样的介质,那就是群阴中的一点真阳,黑暗中的一点真光,换句话说,那就是基督。

在伊甸园中,蛇对亚当和夏娃说:吃了那悦人眼目的果子不必死,还会变得和上帝一样聪明。亚当和夏娃吃了那果子。今天,人类已经用悦目视觉材料填满了世界,人类已经聪明得几乎可以制造生物了,但人心却空前的隔膜与冷漠。人类在正用“看见”杀死自己。那么,在这神秘的“看见”的背后,是什么东西在施展着恶毒的“魔法”并攻击着人的存在基础?那就是获得了自主性生命的、异化了并掠夺着人的主体性的镜像世界。

“万物睽,而其事类也”,《周易》、精神分析学、《圣经》讲的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相关文章

  • 野航读易经之一:被“看见”撕裂的世界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卦》) 好莱坞许多魔幻或科幻题材的电影津津乐道...

  • 野航读易经:“革命”的原义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易经 革卦》 “革命”等于简单地、暴力地否定和推翻旧有的一切吗?今年,“辛亥革命”刚好过...

  • 2018-05-14 易经早课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社会上对易经有误解,认为很难。有些人甚至认为易经要50岁才读的...

  • 野航读圣经:光棍的逻辑

    少年人立刻跟随她,好像牛往宰杀之地,······;因为被她伤害仆倒的不少。被她杀戮的而且甚多。她的家是在阴间之路,...

  • 读经感恩日志21篇—大自然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2020年3月22日 晴 沈航成打卡: 1、听《齐物论第二》2遍 2.读《成语接龙》 3.读易经23.24.25...

  • 每天读《易经》之一

    今天也得先顶礼膜拜一番,为的是《易经》群经之首,设教之书的名头。或者这样说,今天的开始,更是为了心中念念不忘的生活...

  • 《撕裂》

    我时常被撕裂 被欲望撕裂 被痛苦撕裂 我离真我如此之近 却又害怕被吞噬 这世界一直用它的方式告诉我 该冷漠、该残忍...

  • 文武之道

    读经感恩日志第20篇 沈航成打卡: 1.听《齐物论第二》3遍,读1遍 2.读《孙子兵法》行军篇1遍 3.读《易经》...

  • 撕裂的世界

    这周的作业真的是超级爽,没有要求,随便写,简直不能更喜欢了!所以我就来写了,hiahiahia~ 排版字号图片什么...

  • 撕裂的世界

    2017年1月24日14:05:52 我是一个在外打拼的小城青年。 最近几年,我跑遍了各大城市,见了很多人,去了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野航读易经之一:被“看见”撕裂的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ub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