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四年前,高考结束后,从未出过沈丘县的我这一次出了一趟远门,我随三叔去了浙江诸暨郊区的一个工地上,看着远处环绕的群山,旁边高耸的建筑物······,我第一次感受到这个世界原来是如此之大,自己是如此渺小。两个月后,打工结束了,怀揣着自己打工得来的2000块钱,顶着全身黝黑的皮肤回到了那个仿佛很久不曾谋面的故乡。
两个月,故乡的一切都不曾改变,闭塞的故乡在不经意间已经沉睡了多少年,无人问津,外界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无人关注,仿佛故乡与外界就是两个平行的世界,彼此之间没有联系,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情感在流动,难以莫名。
不久同济开学的日子近了,父亲把我所有的行李打包,母亲把从亲戚那里筹措来的钱塞到我行李包里裤子的口袋里,又往里深深压了压,嘴里没有说什么,但是我明白这么大一笔钱对于我这么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行李准备好之后,我跟父亲扛着大大小小的行李包上了邻村雇来的三轮车,三轮车开动时,母亲对着我笑了笑,但是眼里却分明含着泪水。我也朝母亲笑了笑,眼里的泪水一直在眼眶打转,却强忍着不让它落下来。
三轮车朝向县城的方向开动,沿途的树飞快的向后退去,隐隐约约中看到母亲挥舞的手,眼泪却再也抑制不住,渐渐的整个村落也消失在身后,前方是什么?我一无所知。
辗转再三,终于到了上海,这座国际化的都市终于伫立在自己眼前,但是仿佛它并不欢迎我的到来,除了陌生还是陌生,高楼鳞次栉比,商铺琳琅满目······觉得一切都那么格格不入,但是看着这眼前的一切,我知道至少未来五年的青春,无论怎样,都将要在这座城市中“挥霍殆尽”。
在上海的工作的舅舅早已经在火车站的出口处等候我跟父亲,父亲跟舅舅寒暄了几句之后就上了停在旁边的公交车,到了自己高中曾一直心仪向往的同济大学,校门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气魄,我跟父亲先到同济大学南校区找到了自己宿舍,然后父亲帮我铺床铺,整理蚊帐,汗水肆意的往两颊流,又汇聚到下巴,滴到床上。父亲在我报名结束,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就乘坐当天的火车回去了,对于这样一座城市,他肯定比我还不适应,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心中莫名有一种冲动:将来一定要让父母砸在自己身上的心血有一个让他们满意的报答。
终于,在结束了所有的学前程序之后,大学生活正式拉开了帷幕,曾经无比憧憬的大学以及大学生活现在都在自己身边,这种难以言表的感情无法名说,有人说大学是一个熔铸青春的熔炉,所有人的青春都在大学中碰撞、摩擦,都在大学中塑造成型。
大学期间,因为家庭贫困,不断收到来自国家以及校外助学金的接济,再加上平时校外偶尔的打工兼职,大学的生活渐渐开始充实起来。图书馆也成了自己汲取精神营养的宝库,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图书馆里度过。
就这样,青春在大学中不知不觉已经消耗了四年,四年里,我们用青春换来的是未来,是无量的前途,对于我,一个从贫困地区走出来的学生,我知道自身没什么优势,只能从勤奋中汲取点滴的养分壮大自己,或许结果我一无所获,但是过程已让我无所遗憾。
青春,似一场终究要散场的宴席,我们无法阻止散场的脚步,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青春结束的方式,大学熔炉之中,只有浴火的青春,才能涅槃重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