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之托伪

作者: 无怀氏人 | 来源:发表于2019-12-16 17:41 被阅读0次

古人之托古、托名,多矣。

1、年代久远之依托

今存之尚书,在虞典开篇有“曰若稽古”之语,表示其已非帝尧当时之记载。设使其书成于周代(非刘歆等人伪作),相去尧已千二百年,尧时似无文字,口口相传之传说中,有多少托古的成分呢?必然是有一些的。

2、精神领袖之依托

其后之孔子,则有《国语》中之“论大骨”章,《史记》载之,还有“论楛矢”,这些话或许多被“荐绅先生”、儒者视为不经之语,亦有依托之成分,《庄子》许多篇都论及孔子,其真其伪,庄生不论,后世之《孔丛子》、《孔子家语》、《孔子集语》,以往被视为伪书。

老子亦有《庄子》中诸事迹,后世道家依托之文不计其数。

3、人文初祖

战国时期又有黄帝,《艺文志》凡载十余本依托黄帝命名之书,今存《黄帝四经》、《黄帝内经》,尚有《黄帝阴符经》不见于《汉志》。诸子书中,如《国语》、《管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皆有黄帝之事迹,《孝武本纪》、《封禅书》中更有汉代人有关黄帝的传说。这些事迹,史迁认为是“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的,吾辈当于真伪中仔细寻求一分寸。

其余三皇、五帝之事,实在渺茫难知,司马贞虽有《三皇本纪》之作,盖依据战国以来诸传说也。

4、专业大师之依托

又有如今日之追星之事,因好当时之弄潮者而托伪之书尚见于《战国策》,苏秦、张仪之事迹,或被认为是战国学习纵横之术的人用来揣摩、演练的“教科书”,史迁说:“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

5、其余之依托

至于出于讨好国君、学术竞争等目的而造出的伪书,后世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或为汉代之“纬书”,其于代代被禁,今见于《纬书集成》。

相关文章

  • 古人之托伪

    古人之托古、托名,多矣。 1、年代久远之依托 今存之尚书,在虞典开篇有“曰若稽古”之语,表示其已非帝尧当时之记载。...

  • 规矩的力量(九)

    看到了这么一段文字,说是大唐著名酷吏来俊臣所作,也有人说是现代人托古人言,是伪 作。不过管他呢,权作消遣罢了。 “...

  • 中医研究:六脏六腑真说

    中医研究之脏腑真说 圣人设教,昔黄帝防人性之沉伦 伪五脏学说于世,隐脑脏不张 今受圣道之明之托,故作六脏说 肝肺脾...

  •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国学启蒙8,9)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出生在古人之后的人,议论评价古人很容易;若是我们处于古人...

  • 大奸若忠,大伪似真-人生感悟篇(三)

    古人曰:大智若愚,大巧似拙;大奸若忠,大伪似真。 今天先说说大奸若忠,大伪似真。 所谓大奸若忠、大伪似真,意思是指...

  • 直指人心的《无伪》

    原文:人之操行莫先于无伪。能不为伪,虽小善亦有可观。其积累之,必可成其大。苟出于伪,虽有甚善,不特久之终不能欺人,...

  • 楞严百伪

    吕澂 唐代佛典之翻译最盛,伪经之流布亦最盛,《仁王》伪也,《梵网》伪也,《起信》伪也,《圆觉》伪也,《占察》伪也。...

  • 楞严百伪(吕澂)

    唐代佛典之翻译最盛,伪经之流布亦最盛,《仁王》伪也,《梵网》伪也,《起信》伪也,《圆觉》伪也,《占察》伪也。实叉重...

  • 接着昨天的内容(4)(蓝天)

    接着昨天的内容, 古人言诗,常把诗品与人品相提并论,认为人心术之诚伪,均可自其诗中察见。杨维桢《赵氏诗录序》谓“评...

  • 圣贤不白之衷,托之日月

    小窗幽記 集峭篇 六、圣贤不白之衷,托之日月 圣贤不白之衷,托之日月;天地不平之气,托之风雷。 【译文】 圣贤所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人之托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vd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