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突”字没点,“日”变成“目”,古人也会写错字?

“突”字没点,“日”变成“目”,古人也会写错字?

作者: 唱山歌的女孩 | 来源:发表于2025-03-11 23:16 被阅读0次

原创  公众号  摇落拾光

来自趵突泉景区简介:

趵突泉群地质公园主要包括趵突泉景区、五龙潭景区、环城公园景区、珍珠泉景区、大明湖景区五部分。

这其中,趵突泉居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老舍先生曾在《趵突泉》中写到:“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趵突泉之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所确定,出自他所写的《齐州二堂记》。

“趵”是跳跃的意思,“突”是突奔向上,“趵突”又如同泉水喷涌之声,可谓音形具备,贴切传神,自宋代以来一直沿用至今。


                                                                                第三站   趵突泉

趵突泉,离五龙潭步行也是在15分钟左右。这里游客特别多,应该是济南在人们心目中的代表景点。清朝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写到:“三股大泉,从水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数尺高的“趵突腾空”之象,是“济南八景”之首。也许是来的月份不对,想象中的泉眼翻涌没看到。可以放大图看看,就是亭子前面的这三圈波浪,不过站得近了,看起来会显得壮观些。你认真看看图中“趵突泉”  三个字,有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吗?再看看下面这张图片 👇

有人说了:“咦,‘突’字怎么看着这么奇怪?”又有人说了:“‘明’字也是呀!”

对喽!这“突”字一点不知所踪,而“明”字却又多出一横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有这么些说法。有说是把“突”字上面那点去了,就是把盖着泉眼的盖子拿了,让泉水能永远喷涌,没有尽头。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年的趵突泉喷涌的势头太猛,把“突”字的点给冲掉了,而这一点就顺着水流漂到大明湖去了。所以,大明湖的“明”字的“日”就成了“目”。还有一种传说认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趵突泉边修炼时,用拂尘将“突”字上的点拂到了大明湖的“明”字中。

曲阜孔府的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上联中的“富”字少一点,寓意“富贵无尽头”;下联的“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穿过“日”,则表示“文章可通天”。这么理解,这两个错字,体现出了孔府的非常门第。

但我想,有没有可能这些字的写法,只是当时盛行的变体字而已呢?

在趵突泉旁有这样一块碑。有一块关于它的“石头记”:

康熙三游,乾隆二游趵突泉时题咏手书。康熙甲子(1684)年手书“激湍”,乾隆十三年(1748)年书《再题趵突泉作》。二帝手书于一碑极为罕见。

话说当年乾隆皇帝在游览趵突泉时,看到济南久旱不雨,民不堪苦。夜里他就梦到康熙皇帝。梦中康熙对他表示不满,认为他行为失检。醒来后,乾隆意识到济南大旱,于是召见随臣及地方官员,挥毫作《再题趵突泉作》诗,以代祈雨文告。

乾隆祈雨不久,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第二天,山东巡抚来见,奏报:“昨日大雨,济南旱情解除,济南民众感万岁祈雨圣德,想把万岁《再题趵突泉作》诗文碑刻于趵突泉岸。”乾隆说道:“趵突泉畔原有圣祖手书‘激湍’碑刻,今天是我的微德,也是圣祖教诲,可将文句刻于圣祖‘激湍’碑刻之背,以示承前启后之意。”

于是,趵突泉畔才有了这举世无双的“双御碑”。

 突兀泉声涌净波,东流远近浴羲和。

 源清分派白云洁,不虑浮沙污水涡。

                                             —— 康熙   

       《趵突泉留题源清流洁四字》

这首诗是康熙帝馆趵突泉后所作,据说表达了他对吏治清明的思考。

好像是在娥英祠拍的(记不太清了)。墙壁上有很多这样的碑文,都用玻璃罩着。

最早的“双御碑”应该也是在娥英祠,只是我没看到。

放大图看,字体各有各的美。

晴雨溪“石头记”:天气晴朗时,溪里出现一种奇异现象,水面如同下雨状,故称“晴雨溪”,此刻观赏,别有一番情趣。有机会一定要再去体验一下,真的这么神奇吗?

漱玉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李清照出生于齐州章丘,即今济南,并在济南度过了她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相传她在漱玉泉梳洗打扮,激发了很多创作灵感,于是有了《漱玉集》。

公园于1959年在漱玉泉北侧建成了李清照纪念堂,以纪念这位伟大的词人。纪念堂内的建筑风格和布置体现了宋代的文化特色,堂内展示了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

个人在国家的动荡中,如一叶扁舟,飘飘摇摇。

如此有才华的一个人,命运因为一个时代而多舛。

这是一块详细记载了趵突泉公园扩建的“石头记”。

相关文章

  • 语文诊断反思

    一.写字: 1.有的字不会写,需要继续巩固,写在错别字医院,并经常复习 2.有些错字没找出来,需要...

  • 如果没有了东西

    如果从古到今没有人发明笔, 我们就变成不会写字的人。 如果从古到今没有人发明橡皮, 万一写错了字我们只能把错字划掉...

  • 《写错字也害人》

    我的文章里。有几位读友。点出我的错字太多。这是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有的字不会写。就喜欢用同音字或者同行字代替。记得...

  • 读书为了干什么?

    古人讲得好,孔夫子说“学而优则仕”,书读好了就去当官。读书还有其他作用,如古代读书人会写诗,会写文章,字也写得不错...

  • 通假字真的是古人的错别字吗?

    从前有一个古人,他有一个字不会写,就用了一个别字。后来这个别字就变成了通假字。 啊这么草率的吗?重来! 通假有两种...

  • 错字改对字

    分享得到今早的一段话! 最近,刷到一段视频,很有意思,名字叫做“凭什么把‘对’的读音改成‘错’的?”视频作者说,他...

  • 这篇文就是种赎罪,为我写过的每一个错字忏悔。

    每次发完了文章,才惊觉到许多严重的事。 就是里面错了许多字。 当然对于我错字不稀奇,从小我字就没有多会写,除了本身...

  • 尴尬的问题

    最近学生新增加了一项易错字练习,要求每晚完成一列,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不能抄袭,独立完成。因此,学生对...

  • 一字一画之“目”

    字有道理D2 今天看了目,耳,手,画了“目”的思维导图,目字为什么是一个竖着的眼睛?因为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竹简太窄...

  • 古人为什么会写缺笔字?

    避讳是古代封建社会 特有的文化现象 相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 古代帝王及其祖辈的名讳 臣民百姓在文书中是不可以提及的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突”字没点,“日”变成“目”,古人也会写错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bpm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