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看到这番话的时候,被那种朴素的力量打动了。
那是1942年,中国正在艰苦抗战。作家王鼎钧那年还是一个17岁的少年,要告别家人,从当时的日占区穿越到大后方,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离家远行。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这也许就是生离死别了。临行时,他的母亲叮嘱了他这么一番话:
“行万里路,读万遍经。笨鸭早飞,笨牛勤耕。让小的敬老的,拿次的留好的。宁欺官,不欺贤,宁欺贤,不欺天。人多的地方不去,没人的地方不留。赞美成功的人,安慰失败的人。犯病的东西不吃,犯法的事情不做。不要穿金戴银,只要好好做人。墙倒众人推,我不推;枪打出头鸟,我不打。种瓜得瓜瓜儿大,种豆得豆豆儿多。”
50年后,这番话,被王鼎钧先生写在了他的回忆录里。
今天的我们,很幸运没有生活在那个兵荒马乱、物质匮乏的年代,但每天的生活,还是会被各种信息、各种可能性冲击得无所适从。每当此时,不妨向这种朴素的道德直觉求助。
对我们唠叨这样的话的人,未必有多少学识。但是,妈妈的话也许来自妈妈的妈妈,乃至更久远的先祖。薪火相传,它凝结的是中国人传承了几千年的生存智慧。
它们早就被用这样的民间格言记录下来,而且经过了岁月的反复冲刷与验证。这才是真正靠得住的东西。
这段话值得我记在小本本上,就是因为那个场景。在生离死别的时刻,一个母亲叮嘱的话,一定经过一番内心的挑选;选出的,一定是可以经得住时间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