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在外面吃完饭回家路上,胡先森推着婴儿车,奶奶跟在车旁,我和哈姐走在最后。走着走着,车里飞出来一只小鞋子,奶奶捡起来。再过了一会儿,一只小袜子飞了出来,我能想象到冷风里光溜溜的小脚丫。胡先森开心地笑,奶奶不动声色又把袜子捡起来,我和哈姐也乐得笑起来。结果显而易见,另一只鞋子和袜子也飞了出来,嘻妹两只光脚丫快活地舞动,奶奶一手拎着一双鞋一手拎着一双袜子一路走回家。嘻妹是幸福的嘻妹,对于扔东西这件事,全家上下全然地接纳。
嘻妹十一个月,早些日子开始,就爱上了扔东西,这是多么惊奇的发现。原来手里紧握的东西,只要一松手,就会掉下来,并且发出声音;原来手臂一挥,东西可以扔得远远的;原来黏糊糊的食物沾在手上,甩一甩也可以甩掉……触觉的体验,手指精细运动的控制,手臂的大运动,在这个过程中都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除了笑眯眯地观察,让嘻妹感受到妈妈很支持很欣赏她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我还会给嘻妹“开发”一些更炫酷的体验。例如,她扔了方块积木,我会再给她一个圆溜溜的小球,让她感受抓握形状不同的物品;她扔了一个塑料雪花片,我会再给一个木头小柱子,让她听到不同材质掉到地上的声音;她把东西扔到了地上,我会用一个纸盒或者塑料盒接住,让她听到东西掉到盒子里哐当的那一声响……
当孩子再大一点,我们需要给孩子建立一些规则来保证游戏的安全,例如可以朝着没有人的方向扔,可以专门给小朋友准备一个箱子或篮子往里扔,可以给孩子准备不是太坚硬的东西扔。总之,还是需要给孩子创造安全的扔东西的机会,因为孩子从中还会探索力度和距离的关系,还可以锻炼投掷的手眼协调能力。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扔东西,这时候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孩子发脾气背后的需求,以及引导孩子学习更恰当的情绪表达的方式。例如孩子因为拿不到他想要的小汽车而生气扔东西,我们可以蹲下来温柔地说:“你想拿到柜子上的小汽车对吗?你拿不到觉得很沮丧很生气对吗?”在确认、描述和接纳孩子的情绪之后,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忙,给他适当的帮助。孩子的情绪平复之后,可以告诉他生气的时候可以说出来“生气”,或是给孩子示范出来生气的时候可以跺脚,等等,用这些不会伤害到自己也不会伤害到别人(扔东西可能会伤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如果孩子比较大了,三四岁了还四处扔东西,那么我们先回顾一下在他小时候,是否像嘻妹一样尽情地享受过扔扔扔;是否在扔东西的时候,我们给过他不合适的指责而不是正面的引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