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爱乐排练分享0519~李老师

爱乐排练分享0519~李老师

作者: 一帘幽梦mermaid | 来源:发表于2020-05-19 15:57 被阅读0次

开学以来,爱乐的排练和小课一直在云上有序进行。排练方面,我们选择振奋精神、舒缓心情、适于隔空操作的合唱作品,各自练习,网上指导与合成。每次排练照例由轮值钢琴伴奏为大家提供入境曲並做出简介。小课方面,提供系统的基础乐理讲解和丰富多彩的音乐知识介绍,推荐优秀的音乐作品欣赏,营造全方位的音乐家园。

平时的排练程序是: 1,为本周内过生日的同学唱生日歌。2,轮值钢伴弹自选"入境曲"。 3,轮值见习指挥(大一同学为见习指挥、大二同学为排练指挥、大三同学为演出指挥、大四同学为比赛指挥)带大家练声。 4,我讲《音乐之窗》,每周一个话题。 5,正式排练。 6,排练结束后,各位指挥开总结交流小会。当前疫情期间,《音乐之窗》只能云进行,每周发一短章。现举例。

音乐之窗(2020年第7期)  简谈音乐电影和电影歌曲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公映他们制作的影片《火车进站》,世界上又诞生了一门新的艺术一一电影,这个日子就成为电影的生日。一百二十五年来,电影的发展迅猛多姿,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电影更是如虎添翼。虽然电视艺术颇具后来居上之势,但影院观影的效果,是电视(包括电视机、电脑、手机、家庭影院等各种途径)屏幕无法替代的。电影最初的年代是默片(无声电影)时代,卓别林为这一时代作出了杰出贡献。一般认为,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推出的《爵士歌王》,是第一部有声影片。而这个"声",就是歌声:默片加上几首歌曲及音乐伴奏。从此,电影的基本要素便建立起来: 影像(景别、构图、光影和色彩、镜头运动)和声音(人声、背景音响、音乐)。    在电影史上,音乐电影(音乐片)一直令人瞩目、广受欢迎。所谓音乐片,一般有两个界说:一是,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在影片中占有重大比例; 二是,让观众欣赏音乐是影片的主要意图。最著名的音乐片当属1965年怀斯导演、安德鲁斯(玛丽亚)和普卢默(特拉普)主演、罗杰斯作曲的《音乐之声》(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响、最佳剪辑、最佳配乐等5项奥斯卡奖)。

薛范先生译介了大量的电影歌曲。依薛先生之见,音乐片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歌剧(包括轻歌剧、音乐剧)片。这类影片有的是舞台演出实录,也有的打破舞台框架,采用实景和外景,用电影手法加以改编。有的由歌剧演员本人出演,也有的由电影演员饰演角色而由歌剧演员配唱。例如当年在北京首都电影院连映三个月的歌剧影片《茶花女》,多明戈饰阿尔弗莱德、斯特拉达斯饰薇奥列塔、马努奎拉饰亚芒,自演自唱,用实景和外景。又如苏联影片《叶甫盖尼  奥涅金》(柴科夫斯基作曲的歌剧〉,女主角塔吉娅娜由电影演员申格拉亚饰演、女高音歌唱家维什涅夫斯卡娅配唱,男主角奥涅金由电影演员密德维杰夫饰演、男中音歌唱家基勃卡洛配唱。 2,音乐家的传记片。这类影片以经典音乐家传记居多,但也有以流行乐坛明星生涯为题材孙。最为观众熟知的这类影片有《一曲难忘》(肖邦生平)、《翠堤春晓》(约翰  施特劳斯生平)等。  3,半传记片。这类影片多由音乐家本人出演,如苏联流行乐坛女王布加乔娃主演的影片《歌手的倾诉》。  4,音乐节目荟萃片。这类影片多为艺术记录片和故事片的混合体,通常用简单的故事情节把音乐节目串接起来,如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我国影片《春节大联欢》。  6,舞蹈片。这类影片既有芭蕾舞剧片,如苏联的《天鹅湖》、英国的《红菱艳》,也有现代舞剧片,如美国的《止不住的音乐》。  7,音乐故事片。这类影片以音乐生活为题材,具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往往有较多的歌曲,如美国影片《保镖》(惠特妮 休斯顿主演)、苏联影片《心儿在歌唱》(亚美尼亚男高音歌唱家阿依其相主演)。前面提到的《音乐之声》(又译《真善美》)便是一个典型的的例子,此外还有大家熟悉的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等。还要推荐一部由德雷弗斯主演的《Mr HoⅡand`s Opus》(《生命因你动听》),也是一位音乐教师的故事,颇为动人。    音乐片虽然以音乐为主,但音乐片未必一定有歌曲,不少非音乐片倒往往有优美动听的歌曲传唱不息。如印度影片《流浪者》、苏联影片《幸福的生活》等。一首好的电影歌曲,最初依附影片而存在,然而,从它诞生伊始,它同时也获得了独立的生命。有时候,一部影片早已被淡忘,但其中的插曲却一直流传不衰。    歌曲在电影中大致有以下作用:  1,作为主题歌,表述影片主题思想,概括全片基本内容,在影片中完整地、甚至多次地出现,其主旋律贯穿影片始终。  2,一般性插曲,抒发感情,咏物叹人。有时未必是剧情所必需的。  3,用于提示背景、烘托环境、营造气氛、渲染色彩等。常常以片断的形态出现。  4,歌舞片中的伴奏性歌曲,有时与剧情无关。  5,片首或片尾走字幕时的画外歌唱,其旋律在影片中未必出现,甚至与影片题旨或氛围毫不相关。这种歌曲有时也用来为影片点题或强化影片气氛,当今电视剧中经常运用此类歌曲,频率高于电影。

補正: 音乐片中,第5类为音乐会记录片,通常记录严肃音乐和民间歌舞。当今,这种功能已被电视片替代。1985年7月在费城和伦敦同时举行的以"天下一家"为主题的规模恢宏的救援非洲音乐会,就是由电视实况播放的。

我还为各位小指挥写了一些小文字,供他们排练时参考。例如:

这学期第一轮排练曲目,考虑到当前条件,选了几首篇幅较小的作品,既有振奋精神的,也有舒缓心情的(如这首《西湖春晓》)。《西》这首歌的曲作者贺绿汀是我国老一辈音乐大家,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代表作如《游击队歌》、《嘉陵江上》、《天涯歌女》、《四季歌》等,脍炙人口,传唱不息。《西》歌词清淡,曲调清新,意境优美。降A大调,6/8拍"船歌"模式,摇荡又流畅。全曲结构整齐简练,配合乐句,每4个小节有一个变化,推动音乐前进。前8小节由女高音声部率先唱出春之声,随即便是四声部愉悦的应和。混声部分的前16小节呈现"启、承、转、合"之势,然后重复合唱开始时的乐句(注意:去掉了休止符,情绪更为热烈),最后的4个小节扩展为5个小节,从容结束全曲。最后两个和弦是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完美解决。整个作品节奏清晰、律动感强,和声规范、和谐悦耳。

君川好!《太阳岛上》这首歌,是作曲家王立平先生为改革开放初期的电视纪录片《哈尔滨的夏天》写的插曲之一,由青年歌手郑绪岚(女高音)独唱。1979年,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歌曲》杂志编辑部共同主持、由听众直接投票参与的"优秀歌曲评选"活动中,共有15首作品获奖,《太阳岛上》名列其中。1980年,由文化部与中国音协再次主持评选的"优秀群众歌曲评奖"活动中,《太阳岛上》仍在榜上。作品以新颖的旋律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深受群众喜爱,至今魅力不减。现由金巍先生成功改编成混声合唱,更是锦上添花。    作品为D大调,4/4拍,速度从容,色彩明朗。主旋律游走在不同声部,同时获得其他声部的和声支持或节奏装饰。第7小节(带起拍)至第14小节主旋律在女高声部,是一个乐句的重复(仅有一音之差)吟唱。第15小节(带起拍)至第27小节主旋律先是在男低声部,然后在第19小节(带起拍)递交给女高声部。第28小节(带起拍)至第35小节(一房子),主旋律先是在男高声部,然后在第32小节(带起拍)递交给女高声部。结束句由女高声部和男高声部共同担当主旋律。自始至终,女低声部未參与主旋律。自始至终,合唱连贯进行,一气呵成,没有共同休止之处。歌曲的前奏是一个舒展于起伏之中的音阶式下行乐句(七个音均包括在内),一房子结束时从头反复,所以前奏也是间奏。注意伴奏谱中,何时是音型伴奏,何时是跟旋律。作品中,"4"(首调),即g1和g2(固定调),运用得很有特色,别具风味。

每学一歌,应首先了解下列信息:  歌名、类别(独唱/合唱/民歌/创作歌曲/流行歌曲/艺术歌曲/歌剧选曲〈不得改调〉等)、词曲作者/译者/改编者、调性、音域、音区、节拍、曲式结构、表情要求、速度和力度布局,等等。作品创作背景也需要了解。在以上信息具备的基础上,才可以开始练唱作品。

注意不同乐段钢伴节奏型的不同。

成功的演唱,从前奏开始。大多数歌曲,都写有前奏。前奏,是歌曲初始的亮相,是歌曲进行的引导。前奏大致可分为两类:1,主题引导。2,情境引导。举一些大家熟悉的合唱作品为例。先说第1类,主题引导,即用作品的主题句(往往也是高潮句)作为前奏。例如:《国歌》、《国际歌》、《长江之歌》、《我和我的祖国》、《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爱我中华》、《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祖国,慈详的母亲》等。这类前奏写起来很方便,引导作用也很强,因此经常被采用。第2类,情境引导,不直接采用作品中的乐句,而且另写一个引导情绪、渲染气氛、体现音乐性格的旋律作为先导。例如,《我爱你,中国》的前奏,激情饱满、跌宕起伏,有强烈的感染力。而《雪花的快乐》的前奏,以均匀的八分音符跳跃进行,营造出雪花漫天飞舞、翩翩而下的景象。《我们和阳光约定》的前奏,势如春水,飞流而下,充满春回大地的喜悦。《保卫黄河》的前奏,则是具有强大号召力的号角之声。更简练者如俄罗斯国歌,前奏仅一小节,仅用一音(C大调主音1,三和弦形态),时值两拍半,其后歌声即起。虽只用一音,但庄严雄伟的情感油然而生。当然,许多艺术歌曲的前奏写得更是讲究(如舒伯特的作品),至于歌剧选曲的前奏,由于剧情进展铺陈的要求,就写得更为丰富复杂,例如《希伯来奴隶合唱》的前奏。前奏如此重要,可有时我们对它重视不夠,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指挥、伴奏、全体演唱者都要努力,让前奏的引导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嘉睿好!排《优尔塔瓦河》,会倍感亲切。这首歌曲源自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1824一1884)的代表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1876),是套曲的第二乐章,经常独立演奏,广受欢迎。这部套曲是斯美塔那晚年的作品,如同完全失聪的贝多芬谱写《第九交响曲》("合唱")时的情景一样,斯美塔那1874年开始创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时,也已经失聪。但他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和顽强的毅力,精心构思,以宏伟的气质和诗意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捷克民族的光辉历史和壮丽丰美的风土人情。全曲的六个乐章既可以独立成篇,也可以整体联结成套。六个乐章的标题分别是:1,维谢赫拉德  2,伏尔塔瓦河  3,莎尔卡  4,捷克的田野和森林  5,塔波尔  6,布朗尼克山。或叙事,或写景,情景交融。《伏尔塔瓦河》采用自由奏鸣曲式,开始有一个较长的引子(e小调,6/8拍),接下来是呈示部(e小调,6/8拍),其主部主题描绘小溪汇成大河,副部主题以狩猎号角象征河水流经森林。展开部的第一插部(C大调,2/4拍)以波尔卡舞曲象征村民婚礼,第二插部(降A大调,4/4拍)描绘月光下的仙女之舞。进入再现部,伏尔塔瓦河主题由e小调转为明朗的E大调,场面开阔,充满欢乐。结尾部采用了第一乐章的维谢赫拉德城堡主题,宏伟壮丽。  合唱《伏尔塔瓦河》是一首为青少年改编的三声部作品,与原作相比,合唱改用f小调转F大调,调亮了色彩。合唱篇幅不大,颇为简约,集中体现了伏尔塔瓦河的形象气质,采用的是呈示部主部主题和再现部的主题,以及同名大小调(f转F)的对比发展手法,结尾高度浓缩,相当洗练。合唱始终为6/8拍,如河水般流畅,但力度变化较多,需要一一到位。小调转大调时,不仅要有色彩感,更要有情绪感。近结尾处有连续跳行的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意不断,节奏准确鲜明,情绪热情饱满。    整体速度为快板,但应快中求稳,不要赶。  声部的分工为:上面两行谱子由女声担当,女高音在上,女低在下。下面一行谱子由男声担当,齐唱。"缅怀…"和"勇敢…"两句,注意女声和男声的呼应。

初,选《伏尔塔瓦河》为代团歌,取意"爱乐如大河奔腾向前、生生不息"。后又遇《As  Long》,词曲俱佳,正如爱乐心声,遂选为团歌,每唱必声淚齐飞。

相关文章

  • 爱乐排练分享0519~李老师

    开学以来,爱乐的排练和小课一直在云上有序进行。排练方面,我们选择振奋精神、舒缓心情、适于隔空操作的合唱作品,各自练...

  • 0519晨读分享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在于工作之外的时间利用,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的时间用到哪你的成就就在哪? 首先找到每周的关键...

  • 2019-05-29

    合婚0519

  • 2018.4.2

    孩子中午回来就跟我说:“妈妈我们下午放学后要排练节目晚回家,小雅妈妈和李老师一起来。”我边准备饭边问:“排练...

  • 第三乐章 理想之歌(1)

    1992年春季学期一开始,我们排练的是《祖国颂》,难度较大。不过以爱乐当时的实力,无论是领唱,还是整体实力,都足以...

  • 2020-05-20混乱与秩序,从读出生产力训练营到幸福力高手圈

    【幸福力】成长记录打卡第20天 【课程】牧羊大叔0519晚间分享 【字数】3002 混乱与秩序,从读出生产力训练营...

  • 0519

  • 0519

    14+周溜遛 仪式感,才是生活最好的兴奋剂 昨天大家讨论如何专注阅读,有个妹纸说,我把我的小书桌布置的精致温馨,每...

  • 0519

    今天给孩子买了一双蓝球鞋,投射孩子穿着这双蓝球鞋,天天积极锻练身体。感赏孩子今天主动说陪爸爸晚上去打篮球,感赏一家...

  • 0519

    初始日期:2018年5月15日 原始体重: 63.5kg 累计天数: 4天 ➖➖➖➖➖➖➖➖ 前一天早上体重: 6...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乐排练分享0519~李老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pb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