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认知里,考编似乎是一条安稳的康庄大道,那考不上编制的人又走向了何方?他们真的如一些人所认为的是 “烂人” 吗?
近年来,考编热潮持续升温。据相关数据统计,2024 年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高达数百万,平均录取比例约为 60:1,部分热门岗位的竞争甚至达到数千人争抢一个名额 ,事业单位考试的竞争同样激烈,平均竞争比也在逐年攀升。从地区差异来看,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考编难度明显高于二三线城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以 2024 年某省公务员考试为例,省会城市岗位平均竞争比达到 80:1,而一些偏远地级市岗位竞争比约为 30:1。
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注定有大批考生铩羽而归。那么这些考编失败者后来都怎么样了呢?根据一项针对考编失败者的调查数据显示,约 35% 的人选择进入企业工作,像晓妍一样凭借自身专业技能在企业中找到了发展方向;20% 的人投身自主创业,开启了充满挑战的创业之路;15% 的人选择回到校园深造,提升学历和专业素养;另外还有 20% 的人参与到基层服务项目中,为乡村振兴、教育普及等贡献力量,剩下 10% 的人在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仍在继续备考或者选择其他职业方向。
28 岁的晓妍,大学毕业后便一头扎进考编大军。连续三年,她参加了各类编制考试,从公务员到事业单位,可每次都与成功失之交臂。身边的质疑声越来越大,“这么多次都考不上,是不是能力不行”。但晓妍没有被打倒,她凭借大学时期扎实的专业知识,进入一家互联网企业做运营。起初,面对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和复杂的业务,她也很吃力。但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数据分析、新媒体运营技巧,不到一年就成为团队骨干,薪资待遇远超当地编制岗位平均水平。
32 岁的宇轩,考编失败后,陷入了自我怀疑。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方向,在家消沉了好几个月。后来,在家人的鼓励下,他开始尝试自主创业。他发现家乡的特色农产品在网上销售前景广阔,于是和几个朋友一起成立了电商公司。创业初期,资金短缺、物流不畅、客户信任度低等问题接踵而至。但宇轩没有放弃,他四处寻找投资,优化物流配送,亲自把控产品质量。经过两年的努力,公司逐渐走上正轨,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还为家乡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
再比如 40 岁的张姐,她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工厂工人,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决定考编。她利用业余时间拼命学习,连续参加了几次教师编制考试,却都遗憾落榜。可张姐没有气馁,她发现工厂里年轻工人对职业技能提升的需求很大,便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开始在工厂内部开展技能培训课程,成为了工厂里备受尊敬的 “培训师”,不仅收入提高了,还实现了自我价值。
还有刚毕业的小李,一心想考编的他在多次失败后,偶然接触到了短视频制作。他发现自己对这方面很有兴趣和天赋,于是开始自学相关技能,为一些小商家制作宣传视频。如今,他已经组建了自己的短视频工作室,业务越来越多,生活也过得充实而精彩。
考不上编制,并不意味着人生失败。他们只是在人生的岔路口,选择了另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这些所谓的 “考不上编制的‘烂人’”,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别样精彩的人生篇章。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应仅用是否考上编制来衡量,每一个为梦想努力奋斗的人,都值得尊重与肯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