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历过许多地方,见识过不少老街,却似过眼烟云。广西北海老街,这个中西合璧的混血儿,深刻我脑际。
北海老街坐落在珠海路原升平街,老街的建筑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吸收了岭南建筑的特点,结合了西方建筑的一些艺术风格,前店后居的建筑格局、中顶铺、拖笼门、西式女儿墙装饰。
一百多年以前,北海开辟为通商口岸,英、法、德等国先后在此建起领事馆。西方卷拉式骑楼建筑,便奇怪的在这丰腴土地上呈现。像如今仍留存的德国森宝洋行、天主教堂修女院旧址等,被人誉为鲜活的“近现代建筑年鉴”,一一见证了北海老街繁华的历史。 北海百年老街,蕴含有作为一个百年港口商埠城市的地方文化精髓,成为中国岭南直线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老街之一。
站在当街,眺望那由近及远,中西合璧的骑楼。曲曲折折的屋脊,在湛蓝的天空下,勾勒出一对对棱角起伏的线条,延伸向遥远的天际。我深知,这种骑楼式建筑,非西方人独创。在我国南方,就早已有之,还有闽派和粤派之区分。
北海老街,无异继承了粤派岭南建筑文化特色。因而,乃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血液,东西方文化碰撞得一个美丽结晶罢了。
沿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和窗柱顶端,有线条流畅、不同样式装饰和浮雕,构成了左右两组空中艺术雕塑长廊,颇有一定古罗马建筑风格与特色。不同的是,骑楼的花墙头,下部的长方形扁额构图与左右题写楹联的模式,以及建筑屋顶最高处,安放有龙和凤的吉祥物,无可掩饰的袒露出中国味儿。
走在老街的青石板路上,看到有的建筑已经墙体斑驳,甚至有许多雨水冲刷的陈旧痕迹,有的还从墙体中长出了草和苔藓,显示了它历史的悠久和经历的沧桑,但仍不减当年的建筑风格。
这脱落的墙面,淡绿的湿苔,杂陈的铺面,与其他地方的建筑与陈设相比,不能不显得有点儿老气横秋,北海老街确实年迈。然而,林林总总的店铺,南来北往的过客,熙熙攘攘的人流,无不洋溢着一股股旺盛势头,增添出许多红火。
行走在骑楼下,总想寻找一百多年前留下的传奇故事。
我屏住呼吸,将自已安静下来。我总是感觉它有一种特殊气息,仿佛在我所见不到的隐秘之中蕴藏着,它们请我去摘取,我却竭尽全力而无处觅得。这样的气息无数次的牵引我流连在老街,去一探究竟。
如同尽情的翻阅一本斑剥的旧皇历,墙壁的青苔,教堂的祈祷,招摇的幡号,褪色的匾额,譬如寿星号、德泰号、修和好、万祥号……诸如此类,隐约可见的老字号铺柜,在这条老街里,处处可见,琳琅满目。
那些越南红木栈、海鲜门市、古玩商铺、北海珍珠、地方特产以及传统小吃店,无不人头簇拥,令一些热衷于美食者,欲罢不能,乐不思蜀,流连忘返。
一家装饰古朴的咖啡馆里正播放着的一张老唱碟里的乐曲,这悠悠的音乐随着海风飘荡在老街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我感觉时光凝固在了遥远的19世纪。仿佛有一个声音总在耳边响起,向我诉说老街沧桑的经历和瑞园的传说......
走出老街,身后留下了一串串悠远、深沉、厚重的回音。仿佛生命再次获得了重生。老街注入了新的血液,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