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在有了学生和家长的一定客户量基础后都会转化到微信群里,而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完成社群的转化,日常的维护工作也很棘手。因此,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为大家提供的社群有效运营的解决方案。
目录
什么是社群?
塑造社群的6大法宝
1——塑造权威
2——标签化运营
3——多样化激励互动
4——高转化率文案的3种套路
5——筛选付费客户
6——朋友圈运营
什么是社群?
秉承共同目标、价值观做事的群体
社群有很多种类,很多人会想到微信群,QQ群、这些只是一种容纳工具,把大家都装进这样的一个载体里面,也就突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空间上、时间上、各类有共同爱好的人,集结在一起,共同打造一个圈子一种价值观一种文化。
我们日常中见到快餐店用于点餐的微信群是社群吗?或者点外卖分享红包拿第几个最大的红包的微信群是社群吗?仅仅是一堆人天天聚在一起这不叫社群!社群是秉承着共同目标和价值观做事的群体。筛选出这样的群体聚合在一起,这个才是社群的真正意义。
塑造权威
群体中,不为群体的激情所感染,足以抵制群体行为暗示的人,几乎没有。—— 《乌合之众》
所以,塑造足够的权威性,有利于强化共同目标,可让社群更有秩序。
设置门槛
很多机构和老师建立社群时不敢也不愿意设置门槛,恨不得把所有的家长都拉进一个群,然后一次性薅羊毛、割韭菜。最后发现这种“养肥圈地”的方式真正落实起来转化效果并不好。
做好社群并不是人越多越好,而是在有共同目标的基础上提供优质、系统的服务!
对于培训行业而言,好口碑、好形象很重要。提供优质、系统的服务,使学生和家长有良好的体验,有利于后期顺利的续班转化。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进群免费得资料”为噱头的群,进群后除了得到免费资料外就没有其它服务了,这样的群体验并不好。
老师们一定要记住:免费可以吸引客户入群,但只是一个开始,并不等于结果!我们既然要做好社群运营,就得花心思提供优质、系统的服务,那么在付出精力和时间的前提下,设置门槛也是理所应当的。
在我们培训行业中可用哪些门槛呢?即家长/学生要完成XX才可以入群,
1. 分派任务:要求家长转发宣传海报,不能分组不能删
目的:帮助转化
2. 缴费进群:社群要提供优质的服务——答疑,互助,每日微课等
目的:“提升收入”、提供优质服务
3. 完成测试:学生、家长要完成XX调查后可进群
目的:收集信息,打标签
4. 做承诺:我XX承诺7天完成化学方程式通关!
目的: 提升社群活跃度,降低维护难度
“缴费进群”因为涉及到钱,促使进群难度稍大。建议机构不要硬性设置此门槛,可使用一些有趣的玩法,让大家更易接受,并形成有效激励方式。
案例
群性质:物理提优班
费用:59元进群
人数:50人
玩法:以20天为周期,针对群内服务内容进行考试,排名前3的人,可瓜分进群费用。
效果:增加群互动,提升配合度
短期群优于长期群
很多老师会做很细致的长期群,各种知识点精讲、答疑服务,以此来提升家长学生好感度。等到做付费课程转化时效果却很差。原因是长期群把家长喂得太饱了,他们觉得群里这些服务已经够了,不愿再花时间报老师另外的课程。
相对而言,短期群的好处是利用紧迫性塑造价值感、维护成本低,优化周期短、短期服务造成的饥饿感利于转化。
方法:利用微课录播课录制重难点题解析,按每日1题的量分享在微信群、QQ群中,也可以分享在朋友圈在分享界面嵌入二维码,吸引更多的家长进群。
利用文案营造气氛
为了营造价值、烘托严肃的气氛,我们必须借助各种文案,包括海报型和文字型。不是为了严格管理,是让入群者知道这是个有规矩、有态度的群。(社群文案非常重要,文案赋予社群”人格“,以后的培训会专门讲文案专题,相关培训课程已经在规划中)
社群搭建前的预热期:第一步,通知时间、地点、服务内容;第二步,强化效果,强调干货价值、大咖背书,营造期待感。
社群搭建后的运营期:开营前预热,再次提升期待感;开营时刻,发布并讲解规范,营造仪式感。
制定群规,严格执行
社群是有共同目标的群体,为了让大家完成共同的目标,制定规范加以约束是最高效的方法。
“文明用语、不发广告”这些都是基本的群规,大家根据群的性质制定群规就不必多说。我们重点说的是“有人破坏群规怎么处理”!
社群中产生冲突时,先专业的解释、说明,不要激化矛盾,其次对待实在无礼的家长,一定要有态度,实事求是,不该一味地委曲求全。
如果社群中意外事件处理得好,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可以截图发朋友圈进行二次传播,做事件营销,教育家长如何正确配合我们的服务。(社群运营的下篇会提供几个很好操作的朋友圈运营技巧的)
搭建积分体系及淘汰机制
人们往往会基于自己的身份,努力争取更高的身份,最终实现激励,朝着目标做转化!!所以,搭建积分体系的目的是赋予身份,帮助对方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其也恰恰是教育人的责任之一。
校长们微信搜索框输入“社群助手”,会出现很多搭建积分工具,都可选择使用!
搭建积分体系及淘汰机制的具体数据设定,要根据社群的活动内容来定,例如:
1. 短期转化群:对发圈数、拉人数、互动数做要求
2. 长期维护群:对作业完成量、发言数、微课观看数、打卡数做要求
节后请继续关注《教培机构社群运营6大不“死”法宝》(下篇),为你带来标签化运营、多样化激励互动、高转化率文案的3种套路、筛选付费客户、朋友圈运营5大法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