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迁,百姓沉浮。
一个很古老的话题,这是一个在国人心里根深蒂固的节日,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只是今天怎么就越来越淡了,大家都在说,年味去哪了?
新年,在老人们的心中越走越远;新年,在成年人的心中越过越淡;新年,在孩子们的心中越来越模糊。
小时候,新年是我们小孩子的天下,首先会有一套新衣服,然后就是压岁钱,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通通用上,一点都不浪费,还不用做作业,听到的全是好话,犯错了也不用担心被大人骂。长大了,渐渐有了烦恼,没有小时候那种天真了,开始迷茫了,新年不是那么新鲜了,觉得没什么意思了。有一天,我们老了,回想以前,小时候,那些新年都被时光偷走了。
人类价值观的变质,破坏了新年的内在意义,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那种浓味越来越淡了。
不必讳言,现在好多国人崇洋媚外开放到不能在开放的地步,不少年轻人对于新年好像已经无所谓了,甚至可有可无。中国节日没有了年味,开始把足够的热情投向那些洋节日,独爱圣诞节胜过春节,搞得热火朝天的。
就如外国的红色情人节,怎奈与中国的七夕情人节一较高下。当然,不是他们赢了,也不是我们输了,而是你们赢了,赢在我们国人的内心深处。那么,七夕,我想问,你去哪了?
在美国,圣诞节就好比中国的春节,而在俄罗斯,元旦也好比中国的春节,它们的地位同等重要,都是各自的最大节日。而他们很注重自己的节日,那我们是不是也因该如此?
传统中的中国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怎奈比不上那些洋节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不是外国的月亮比较亮,而是中国的月亮没有那么圆。
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舞台上去狂欢那些外国节日的同时,却淡忘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我们应当自责,多去问问自己,如今,那些味儿,究竟去哪了?
有些事情我们必须知道它的存在,而有的事情我们需要理解它是好是坏。就如传统的节日必须存在,去注重外国的节日是好是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发扬光大。
传统的节日是我们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寄托了同胞们的精神含义,在中国人心里还是有着浓厚的情结。尤其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更需要返朴归真,发扬民族传统、保存优秀的民族文化义不容辞,这是我们有理由去做的,也是我们的骄傲所在。
很多人只是为过节而过节,却忘了节日下那些文化气息,“年味越来越淡了”是社会之弊,也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
看待一切事物,不在于事物是否符合逻辑,而在于事情的本身让我们获得了什么,这才是事物的本来意义,认识到这个层面,我们就认识到了祖国传统节日的伟大内涵。
在时代变革与外来文化的双重冲击之下,我们改变了春节太多的太多,但对春节的这种情怀不能变。所谓“中国年”的基因,往往也蕴藏在这文化深渊的内涵里。
这年味啊,是越来越淡咯,记忆都模糊了。日子越来越好了,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了,只是年味越走越远了。时代进步了,我们却变了。
年味去哪了,有人说被岁月吞噬了;年味去哪了,我们只能回味从前了;年味去哪了,百思不得其解,你问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于是乎,大家都在问:年味去哪了?
有一天,我告诉你们,年味去哪了?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一直没有走远。
我默默起身给自己沏了一杯中国茶,特意品尝茶中的味道。原来,年,还是原来那个年。
网友评论